楊雅楠
(河北省永清縣后奕鎮中心校,河北 永清 065600)
閱讀是我們獲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閱讀可以使人心胸坦然,見識豐富,開拓視野。通過閱讀,學生們陶冶了情操,增長了知識,重塑了靈魂。通過閱讀,學生們與各行各業的專家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感受著他們的感受,見識著他們的見識,體驗著他們經歷的情感。可以說閱讀能力就像是語文能力的左膀右臂,能夠在學生提高語文能力的路途上披荊斬棘,促使學生快速地提升語文素養。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踐淺談一下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性格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使得學生終身受益。我們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首先,是引導學生做讀書筆記。閱讀過程中,學生的情緒會跟著作者的描述或喜或悲,喜作者之所喜,悲作者之所悲,學生會站在文中內容主人公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就是學生會思考如果自己是主人公的話會怎么辦,閱讀內容中有些是學生經歷過的,有些是學生還沒有經歷但是非常向往的,有些是學生感觸很深的等等。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將他們閱讀過程中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靈感一閃而現,也許片刻后就不復存在。因此閱讀筆記就是記錄學生閱讀中的點滴感悟,就是學生閱讀之路的見證。當時過境遷,學生看著以前的讀書筆記,會想起當時的閱讀情景,這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情啊。
其次,是引導學生堅持閱讀的習慣。不論什么事情,一旦形成習慣便會習以為常,我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養成每天在固定時間進行閱讀的習慣。如每天晚上睡覺前的十五分鐘是閱讀時間;如每天早上起床后的十分鐘是閱讀時間等等。在這樣零碎化的時間里,學生持之以恒的堅持,就會由量變引起質變,取得質的飛躍。
閱讀方法是朗讀、默讀、精讀、略讀和群文閱讀。傳統的閱讀教學比較注重于培養學生的精讀,忽視學生的略讀,很少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其實群文閱讀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群文閱讀是教師圍繞一個主題選擇一組相關聯的文章,引導學生圍繞這一主題展開多方位的閱讀。例如《爬山虎的腳》,這是一篇葉圣陶先生描寫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特點和如何向上爬的文章。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其他類似的仔細觀察某一事物后的文章,如教材中同一單元的《蟋蟀的住宅》,還有其他課外書籍中相關的文章。通過這種群文閱讀,促使學生掌握觀察事物的方法,促使學生學會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促使學生學會把觀察到的事物清晰、生動地表達出來。
略讀就類似于陶淵明先生說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就是不去仔細揣摩文章的寫作手法,只是大概明白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朗讀也是閱讀中很重要的一種方法,朗讀時學生的感情比較飽滿,通過朗讀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印象,能夠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夠促使學生產生對閱讀的興趣與自信心。名篇佳作的音韻美、節奏美、氣勢美,只有在誦讀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轉、合,只有在誦讀中才能深刻體會到。因此,我們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有效朗讀。
精讀,通常就是指細致地研讀,就是逐字逐句地深入鉆研,就是深刻理解文章的重要語句和中心主旨。
閱讀教學中,我們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靈活引導學生進行不同的閱讀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積累一定的閱讀量對學生學習語文,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我們教師要采取多種措施幫助學生增加閱讀量。
首先,現代信息技術已經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教師可以通過班級微信群向學生們發送一些電子書刊的鏈接,引導學生進行電子書籍的閱覽。
其次,我們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定期進行讀書交流活動。如每周抽出一節課的時間,鼓勵學生走上講臺,跟全班同學分享他這一周讀過什么文章,或者讀過哪一本書,閱讀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有什么樣的感想等等。通過這種讀書交流活動,幫助學生增加閱讀量。
再次,我們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記名的方式把他們家中讀過的書籍帶到學校,放到教室中固定的位置,然后其他學生以記名的方式進行借閱,這樣也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而且還有助于形成班集體中濃厚的閱讀氛圍。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進行不同閱讀方法的指導,采取不同措施幫助學生增加閱讀量,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以及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