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靜珊
(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下柏小學,廣東 佛山 528000)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應用下,很多時候都是由教師主導進行的教學工作,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教師無法掌握學生的課堂知識掌握程度,而小組合作模式的引入,能夠將學生通過學習程度的不同分成不一樣的小組,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既可以培育學生的合作能力又能夠提升課堂效率,為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保持較好的閱讀興趣奠定基礎。
小組合作模式就是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依據學生的性格、學習成績等將學生進行分組,充分利用課堂上的各種因素積極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來以小組的形式幫助學生一起完成教師的教學任務,能夠促進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以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在小學的英語閱讀當中,通常有很多的課前工作需要準備,包括沒有學習過的陌生單詞,掌握不熟練的語法知識,還有許多課本當中包含的西方文化知識也需要了解。而這些內容如果只是由一個學生在課前完成會有些困難,但如何進行小組合作來完成這些任務,則會變得簡單而有效率。在預習過程中,小組內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來進行任務的分配,擅長記憶和理解詞匯的學生可以去整理文章當中的陌生詞匯,然后在教給組內其他成員這些詞匯的用法和讀音,而對語法有研究的學生則去尋找課文當中陌生的語法,并且總結相對應的用法和例句,幫助組內的學生進行理解。然后由對國外文化感興趣的學生負責對文章中包含的文化內容進行查找和總結,幫助組內成員進行知識拓展。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Unit1 Welcome back to school”這一單元時,會學習到各個國家的名字,那么負責生詞的學生就可以對這些國家的全稱進行總結,并且教給組內其他學生如何發音,并且對一些難以理解的生詞進行代入到句子當中,方便理解。同時,負責科普西方文化的學生可以借此機會來科普以下英美的發音不同。這樣,學生在進行課文學習之前就對課本當中的內容有了很深的了解。
在閱讀過程中,有很多的課文內容都是帶有情境的,而小組的分配可以讓學生將課本直接演繹出來,因為對于課程當中的一些內容,教師的直接講述可能會比較枯燥,因此可以探索出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對課本進行理解,而情景劇的運用可以很好地滿足學生和教師的需求。將情景劇或者對話運用到課堂當中,不僅僅可以營造出一個合適的氛圍,還能夠幫助學生 提升對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學生能夠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得到能力鍛煉。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My family”時,學生首先要對課本內容足夠熟悉,然后教師分配小組,每一組確定一個組長,由組長來為組員分配角色,并領導小組進行角色扮演的練習。例如在家庭這樣的單元,組長就可以為組員分配“爺爺”、“奶奶”、“姐姐”、“哥哥”等不一樣的角色,然后由一個人向大家介紹家庭當中的其他成員,用英語告訴大家每個人都是誰,學生就可以熟練掌握“Who’s that man/woman?”、“ He/She’s… Is he/she..?”多種句型,從而為學生閱讀這一單元的課文做鋪墊。這樣學生就可以在一個英語很具有英語文化氣息的氛圍當中進行交流,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和運用能力,幫助學生在情景演繹當中去認識英語課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學生想要提升英語閱讀技巧和閱讀能力,不僅僅要在課前和課上進行小組學習,課后也一定要繼續實施小組學習。首先經過課上對課文的初步閱讀及教師的講解后,學生對于課文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那么每一個小組的成員都會對課文產生自己的一些想法,課后的小組學習的意義就是讓每個人都將自己的想法闡述出來,然后大家進行討論,在這種表明自己觀點和聽取他人觀點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和根本內容,幫助學生去進一步的深入學習。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的“Unit3 My weekend plan ”這一單元時,學生可以在學習完整個單元的閱讀內容后,根據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點和句型,在課后進行一個討論,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問答,“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Where are you going? ”、“When are you going?”這些句子,然后自己自由發揮答案,從而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不僅能夠對課文當中的句型進行鞏固,而且可以鍛煉自己的口語,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能夠幫助學生之間相互監督完成課下學習任務,為今后的閱讀打好基礎。
結束語:綜上所述,我們在上文當中能夠充分體會到合作學習在英語閱讀當中的優勢,既能夠活躍氣氛,也可以達到更好的學習和閱讀效果。學生在小組合作當中也能夠學到一些自己學不到的東西,同時提升了學習效率,提高課堂質量等等。因此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當中,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越來越廣泛,也希望本文當中的示例能夠為廣大教師群體帶來一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