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義根
(江西省豐城市荷湖中心小學,江西 豐城 331100)
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無論小學,還是初高中,學校都開設了這一門學科,不過由于各個階段的學生的年齡和發展特點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每一個階段的數學教學目標都各不相同,在小學階段,教師主要是以培養小學生的基礎數學能力為教學目標,主要包括培養學生的數感意識、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運算規則,讓小學生能夠運用基礎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生活問題等內容,因此我們所開展的教學方式也要與之相對應起來,通過教學,不斷夯實小學生的數學基礎,實現高效化的教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小學生幾乎每天學習數學的時間僅有45分鐘,而教師在課堂上,都會運用大部分的時間進行數學課程知識的講解,當完成課程的教學之后,離下課時間就只有短短的幾分鐘,這時教師再進行作業布置,時間就所剩無幾了,筆者認為雖然小學的數學知識較為簡單,但僅憑課上的45分鐘就想讓小學生的數學達到較高的水平,顯然是遠遠不夠的,而通過很多教師的實踐得知,通過微課,可以打破純線下的教學模式,小學生在家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與教師一對一交流,不斷解決近期數學學習中出現的問題,為小學生提供了更多走進數學、學習數學的機會。
在引進微課教學之前,由于小學生缺乏整理的好習慣,在認真地做出反思并記錄之后,沒有將本子放在規定的位置,臨近考試時需要翻閱錯題記錄時卻找不到本子,因而為小學生的復習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但是在引進微課教學之后,小學生在家也可以自主聽課、自主做題,可以在微課課堂里回答問題,這時電腦會記錄自己的練習過程,如果出現了錯誤,電腦系統也會相應地記錄下來并做好標記,當學生臨近考試時,就可以打開微課,可以清楚地查看自己當時不理解的重難點。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總認為自己是課堂的主人,總要求學生去適應他的教學,而不是自己根據時代、小學生的變化特點做一些適當地變通。而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教育越來越強調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學會不斷地優化教學模式,不斷地將課堂的“主動權”轉移給學生,學會給予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己動手、合作探索、合作交流,不斷提升學習的效果。那么應該采用哪種方式教學,來實現這一教學目的呢?筆者認為教師可以考慮運用微課開展教學。
例如,當學習到5以內的數字認識以及加減法這一課時,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學習數學的基礎階段,因此教師可以把重點放在數字的認識教學上,教師可以打開電腦,播放有關該知識的微課視頻,讓學生進行自主觀看、自主學習,之后教師再開展理論教學,就會發現小學生對5以內的數字有了一定的了解,能理解到每一個數字所表示的物體的數量。當完成教學之后,教師還可以播放微課的練習視頻,讓小學生通過交流的方式得出問題的答案,之后再通過微課驗證大家的想法,從而能夠很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我們發現,小學數學知識點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當我們將這些知識點進行對比時,就會發現它們的聯系與區別,當我們認識到了這些區別時,一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知識,當題目中同時出現這兩種知識點時,將它們清楚地辨別開來,二來在對比教學的模式下,教師還能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教師發現,很多教師在開展對比教學時,都會將它與其他教學方式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兩種教學方式的作用。
例如,在進行正方形、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將它們單獨地進行講解,小學生能完全掌握某種圖形的周長、面積公式以及如何運用到題目的講解中去,可是一旦題目中出現這兩種圖形時,就會發現小學生容易混淆二者的公式。那么 這時教師就可以將這兩個知識點對比起來進行教學,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展示正方形、長方形公式的推算過程,之后教師可以將二者的區別與聯系繪制成一個表格,然后借助投影儀展現在大家的面前,教師這時可以讓小學生將表格摘抄在課本上,然后再接著聽教師的講解,通過微課教學與對比教學,不斷提升教學有效性。
總之,數學是一門極其重要的學科,而微課對于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加強微課的學習,不斷將微課與小學數學相結合進行教學,不斷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