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永會
(柳州市第四十六中學教育集團,廣西 柳州 545007)
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程式化的教學模式難以長時間讓他們將精力集中在教學內容上。基于此,道德與法治教師應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借此提升自身教學質量。政治認同素養是學生最需養成的核心素養之一。學生若能從心底里認同我國的政治體系,對國家的長治久安有非常大的益處。當前,很多教師授課模式較為固化,致使學生難以將全部精力集中于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嚴重阻礙了學生的進一步發展。為此,教師可嘗試組織一些課堂活動,借此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從而在無形中提升其政治認同素養。
例如,筆者在進行《保障憲法實施》的加強憲法監督部分的教學時,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了一些憲法講座,而后讓學生通過詩歌的形式,表達自己對憲法的理解。一些學生寫道:“憲法銘刻我心田,人民意志在其間……”利用此方式,學生深入了解了憲法的產生于完善過程,有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后邊的內容。由此可見,教師若能有效豐富教學形式,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
初中生的理解水平尚未發展完全,教師若想更好地進行教學,可嘗試將實際案例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借此幫學生養成良好的法治觀念素養。在以往教學中,教師會將大部分精力放在教材理論講解上,長此以往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間產生厭倦心態,從而阻礙他們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無益于其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教師應時刻關注社會動態,在講解道德與法治理論內容時,穿插一些實際案例,借此將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從而在無形中完善其法治觀念素養,讓學生通過學習成為一個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例如,在進行《公民義務》的教學時,教師可鼓勵學生積極觀察生活,使其發現身邊未能承擔公民義務的現象,并組織學生在課上針對不良現象進行討論。一名男同學說道:“去年夏天,我和舅舅去長城游玩,看到一個30歲左右的叔叔偷偷在長城上刻字,舅舅和我對他進行了勸阻。這名叔叔聽到我們的勸阻后,非常不屑,而后舅舅給他講了愛護公共財物的內容,他才羞愧地低下了頭。”而后,教師可讓學生結合此案例談談自己的看法。學生們思考一段時間后,開始各抒己見。通過此方式,學生的法治觀念和意識有了進一步提升,這對他們法制觀念素養的發展有非常大的幫助。
社會實踐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更深。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社會實踐活動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在以往道德與法治授課中,教師忽略了讓學生參加社會活動的重要意義,以至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理解浮于表面,難以觸及靈魂。基于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深入社會,通過參加實踐活動的方式,將知與行結合起來,借此提升學生的公共道德素養。在實際操作時,教師應根據周遭環境及學生的意愿安排實踐活動,在最大程度上激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借此讓學生從實踐中得出“真知”。此外,在社會實踐中,學生能對社會有更深入的了解,可在一定程度提升其社會閱歷,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對其今后的進一步綜合發展有非常深遠的正面影響。
例如,在教學《豐富的社會生活》時,教師可結合時代特點,組織學生深入社區尋訪孤寡老人,并幫他們解決生活困難。在活動中,學生發現很多老人不會用智能手機,針對此情況,學生自發組成了小組,每周到老人家中教其使用智能手機,還會幫他們搬一些重物。經過一段時間后,大多數老人都可以和自己的兒女進行視頻通話了。以此社會實踐方式,學生可在幫助弱勢群體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公共道德素養,對其未來的發展百利而無一害。
綜上所述,將核心素養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是非常必要的,此舉不僅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還可為社會養成一批德才兼備的人才。教師若想做好兩者的融合工作,需不斷豐富課堂形式,使學生每節課都有新的體驗,同時,還應在教學中融入實際案例,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提升其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最后要鼓勵學生深入社會,借由實踐活動磨煉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從而實現核心素養與道德法治知識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