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艷
(江西省銅鼓中學,江西 銅鼓 336000)
引言: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情感教育越發重要,因此,對情感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在開展高中政治教學時,教師應深入地理解與掌握政治教材內容尋找出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因素將情感教學有效地滲透到整個政治教學過程當中,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政治課堂情感教學情境。教師可充分運用多樣化的方式方法,充分激發學生內心當中的豐富情感。
例如,在教學“消費”-課時,教師在教授給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知識點時,為使學生能夠 較好的認知與了解什么樣的消費才是正確的?教師可借助于多媒體播放“理性消費與非理性消費”的動畫視頻片段,教師再安排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來深入地開展學習討論:在多媒體課件當中,我們看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消費觀。
第一、理性消費,也即是一種合理化的消費,這樣的消費方式是通過客觀地評估自己的消費能力,有計劃地來進行理性消費。這樣不僅能夠購買到自己所必需的商品,同時,還會有結余款來進行儲蓄。
第二、非理性消費,這也是一種當前年輕人所流行的"買買買” 的瘋狂購物的消費方式,這樣的消費方式是只要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論價格有多么昂貴,都會毫不猶豫地進行購買,從而讓自己成為”月光族”,因 此,也就沒有任何的結余款來進行儲蓄。
請同學們經過自主思考與合作討論,這兩種消費行為哪一種是消費行為?通過學生的思考與談論,學生能夠懂得什么是正確消費中學生必須具有節約型消費的理念。通過情感教學的方式可使學生能夠客觀全面地分析學習的問題,并能夠從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從而較好的學習與掌握相關的政治知識內容。
在高中階段開展政治情感教學,教師就應依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政治學科的情感滲透教師可為學生創建問題學習情境,在教學過程當中較好地融入自身的豐富情感。高中階段的政治課程如果用課堂問答的方式,就需要加強學生的知識文化平時的積累,要具體針對性、目的性的情感互動有效課程,
例如,在學習政治課程《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當中的"文化在繼承中發展”的知識點時,教師可為學生精心創設下述幾個學習問題:
(一)我國的傳統文化涵蓋了哪些方面?怎么樣來有效地繼承傳統文化?
(二)文化在繼承中發展具有哪些途徑?在繼承的過程當中展現出那些發展特點?
(三)在當前如何來通過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來有效地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這些問題需要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相互融合,來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并讓學生從中學習與掌握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民族自豪感,并在政治教學當中充分體現出情感教學的實效性。
高中政治課程的特點是理論知識內容比較復雜,對于這些抽象的內容,教師與學生的生活與情感互動性是有限的,繁重的課業內容也會限制學生回答他們對知識的認知和反饋,假如教師對教學方法或教學模式選擇不當,就會導致學生對課堂回答互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會影響到師生政治課的情感交流。
加強情感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既是當前學生情感發展的主體性需求,也是高中政治課程的教學目標和要求,針對當前情感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運用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情感教育理論和方法的指導下,遵循學生心理及情感發展的現狀和需求。激發高中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促進情感世界的豐富發展。
以情施教追求學生認知和情感的協同發展,為情感發展提供了優化空間。“情境教學就是利用形象創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個體的自我發展,必須通過個體自主參與和自主建構,才能使道德規范內化為自身意識和情感。政治教學過程可以創設問題性情境、文本性情境、藝術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活動性情境、生成性情境,通過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主觀感受和體驗。如問題性情境,有助于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究;故事性情境,有助于學生敞開心扉,讓師生碰撞出情感的火花。創設情境目的在于煥發出學生共識、共情、移情的感應,歸根于道德與理致情感的共鳴,從而在向善排惡、尊榮避恥、親友仇敵等方面得到情感世界的凈化與升騰。高中政治教師,要做好學生的情育工作,需要把認知發展和道德情感發展結合起來,在教學活動中注意學生情感的表露,及時察覺學生情緒情感變化,引導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落實情感教育目標。
結論:總之,在高中階段,教師想要有效地開展政治情感教學,就必須轉變教學理念,采用全新的教學方式。如同陀瑪仕福利得曼所提倡的伴隨著技術的發展能夠產生的巨大影響,這種影響能夠讓企業與學習者在全球化進程當中形成緊密的關聯性、進行相互協作并開展角逐,此種角逐也可以較好地體現出高中政治教學的教學針對性與實效性,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政治綜合素質,讓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