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琳
(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第二中學,江西 上饒 334100)
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對于長期生活在漢語環境下的高中生來講,英語的學習有著一定的難度,再加上教師還停留在傳統的“滿堂灌”這種教學模式下,使得學生對英語逐漸喪失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好一門語言的關鍵,只有讓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去學習,積極參與英語課堂。課堂導入作為一門藝術,科學、有效的課堂導入,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英語課堂充滿熱情,從而實現高效課堂教學。
課堂導入是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這一環節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課堂教學效果。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一定的語言環境和語言表達是必不可少的,缺失了這些,學生的學習無異于紙上談兵,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建立一定的語言學習環境和語言表達的平臺,而課堂導入的關鍵就在這里。在課堂開始前,教師可以以各種形式導入知識學習,讓學生對課堂產生濃厚興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語言的學習本身就很枯燥,要想讓學生對學習始終保持熱情,教師就必須讓整個教學充滿趣味。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導入中,教師要堅持趣味性原則,通過各種新穎的導入方式,使課堂充滿活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去學習英語知識。
不同學生之間會存在個體差異,這種差異會給教學造成一定的困擾。高中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而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在教學導入時,就必須堅持可行性原則,即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布置任務,使課堂導入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1]。
教學本質就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結合這一點,在高中英語教學導入時,教師要考慮到互動性這一原則。在課堂導入中,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尋找師生有效互動的切入點,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與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設問是教師常用的一種導入手段,通過設計與教學相符的問題導入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明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重點知識,從而讓學生有目標的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導入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能夠引起學生好奇心的問題,以此為載體,引導學生思考、聯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在“The Olympic Game”這一課中,結合這一課內容,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問:“What are the Olympic sports that interest you?”以這些問題激發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去學習。隨后教師再給出5分鐘,讓學生閱讀課文,找出文中的語法知識和生詞。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高效學習,加深對英語知識的記憶。
故事導入即以故事為導入課堂的載體,故事最大的特點就是充滿趣味性、懸疑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要想實現高效課堂教學,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巧用一些故事,以此導入課堂學習[2]。如,“Healthy eating”這一課中,課前,教師可以講述一些故事通過這些故事,讓學生知道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學習熱情。同時,借助這些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How to develop healthy eating habits?”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是在計算機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媒介形態,它融合了視頻、音頻、圖片等多種功能,能夠呈現動態化的知識。較比傳統的課堂導入,多媒體能夠引發學生的視覺反應和感官體驗,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英語這門語言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高中英語教學導入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導入教學[3]。如,“earthquakes”這一課中,課前,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相關知識點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對這一課知識點有所了解,從而明確學習方向。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一些視頻,讓學生知道地震的危害,從而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學習熱情。在多媒體的導入下,學生的視覺和感官都得到了沖擊,此時導入課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所謂情境導入法就是在課堂上營造一定的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去學習知識,培養能力。英語作為一門應用性的學科,機械式的進行知識教育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而應用情境導入法既可以牢固學生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4]。如,在“sharing”這一課中,結合這一課內容,教師可以設計對話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這種情境對話,可以讓學生體驗到英語這門語言魅力,從而激發起求知欲望。在學生學習欲望得到激發時再倒入課堂,可以幫助學生高效攻克語法知識和詞匯。
綜上,課堂導入對整個英語課堂教學有著直接的影響,有效的課堂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課堂導入這門藝術,采取有效的措施,在課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積極配合教師,與教師互動,從而實現高效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