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梅
(衡水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學,河北 衡水 053000)
道德與法治相比于其他學科而言,是一門綜合性和思想性都比較強的學科,這一點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上體現得較為明顯。如果不去思考學生真正需要的東西,不通過雙向互動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考察提升學生思想能力的方式方法,那么課堂就會顯得呆板而教條。在課堂上進行積極合理的互動,學生就可以在對知識思想進行深刻理解的同時,還進一步地提升自己的思維和能力。
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首先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深厚的人文素養,在教學中樹立以德化人的理念,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教育。初中學生正值身體與心理成長的重要階段,教師只有自身具備良好的職業修養、過硬的專業素質,才能優化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學習提升自身修養,培養學生獨立人格、創新思維能力、自省能力、分析問題及創造性解決矛盾的能力,這對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為國家建設所需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核心素養教育就包括對祖國、對社會、對民族、對家庭的責任心養成教育,如家國情懷、報國之心、家庭責任等,正是這些具有中華傳統文化底蘊的內涵成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核心思想,這是教師開展教學的核心所在。
打鐵還需自身硬。可見,要培養合格的學生,首先需要優秀的教師。因為身教為主、言教為輔。要完成好學生核心素養教育,教師一定要具備終身學習的理念和行為習慣。不斷加強自身教學的專業素養,持續用新的教學思想、博學多聞的專業能力增強自身的教學實力。正人必先正己,一個具備優秀品德和職業素養的教師才能以德化人,用自己一言一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培養出祖國建設需要的德才兼備的人才。
道德與法治在初中教育中屬于思想教育范疇,它既需要學生學習之后應用于考試,也需要學生在學習之后應用于以后的生活實際。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并不是僅僅為了培養能背書,能做題的學生,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培養具備科學思想觀念,能夠在將來漫長人生中為社會做出貢獻,為世界帶來正能量的人。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中,要求培養學生基本的愛國主義情感,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社會主義常識和法律常識,還要求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自覺遵守社會的規章制度,追求文明的道德風尚。這就啟示我們教育工作者,特別是道德與法治的初中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將教學目標與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思想知識聯系起來,保證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超越課本,提煉升華。
為了能夠讓學生在日后可持續性地學習,教師在這門課程授課時,需要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中國當今社會的潮流風向,還有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念、社會主義的理論的基本常識。這些東西看似高深,但是體現在初中課本上的內容卻是比較容易理解的。比如在這門課程中會學習到民主,教師在介紹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時,不一定要用大量學生難以理解的闡釋語句,可以結合學生能夠親眼看到的社會主義民主的表現進行講授。例如可以問問學生,知不知道什么是人大代表,了不了解人大代表的職責,也可以讓學生概括一下民主的形式。最重要的是,教師一定要告訴學生社會主義民主的價值所在。同樣的,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中,還有培養愛國主義的章節,教師在授課時一定要記得激勵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時代責任感,讓學生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想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教師在教學中進行諸如此類的詢問,幫助學生對適合中小學生學習的價值觀念進行透徹的理解,根據這些價值觀念的現實意義進行分析和解答。
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不僅僅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積累,還要注重軟知識層次的應用。在初中的軟性知識,就是不同于顯性的文字,而是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辯能力等等。在互動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思考辨析能力,那么學生將可以更加迅速地達成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習目標,更進一步地,在學生的未來,因為有了這些能力的輔助,學生在人生道路中、在職業領域中,將能夠進行更加全面的思量和考慮,將具備更加理性的眼光和更加獨到的見解,將能夠做出更加全面的判斷和更加科學的思考。
通過互動教學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其核心仍舊在于教師的教學方式。所謂學生的思辨能力,即學生的思考辨析能力。初中道德與法治需要學生能夠正確地分辨事物的正反兩面,需要學生能夠對基本的道德問題進行思考和解答。之所以要重視學生的思辨能力,是因為思辨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看待問題。在這門課程中,學生應該掌握基礎的辯證邏輯,這不僅僅可以訓練學生的應試能力,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闡述的基礎道理和道理的由來。教師仍舊可以通過提問和組織學生探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在互動教學過程中,一些新穎的教學方式近些年來受到了老師的歡迎,例如許多同學愛好辯論,教師就可以組織一個小小的辯論比賽,從而提升學生的辯論能力和思維能力。具體辯論的內容可以是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內容,例如,法律是有情的還是無情的?對犯罪的未成年人應該包容還是應該懲罰呢?在此類的辯論過程中,學生逐漸學會從事物的兩面去分析問題,能夠基本把握核心的論點和知識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