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英
(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大石廟中心小學,河北 承德 067000)
口語交際注重培養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應對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語文課標中明確指出:小學階段要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只要教師善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創設多種情境,開拓訓練渠道,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以生為主。學生只有進行了多次的表達,才有可能切實鍛煉到自己的口語能力。而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往往是老師在講臺上講知識點,而學生也只是按部就班地接收,很可能一節課從開始到結束,老師講得口干舌燥,而學生卻全程也沒有發言。由于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老師多進行講解無可厚非,但是老師也應該適當地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給他們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
(二)以引導為主。教師在上課前肯定已經做了充足的課堂準備,但是不能因此而灌輸知識,而是要對學生采用引導式的教學方法。例如,小學語文課本中會有很多課文,在每篇課文內容梳理過后,老師一般會總結主題思想。這時,老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法,讓多個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低年級小學生的思維不夠清晰,可能還帶有明顯的偏見和個人主義色彩,這就需要教師對其及時糾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到學生們發言完畢,教師對同學們的發言進行總結歸納,學生有了參與感,就會變得更加積極主動,這也正是引導式教學的目的所在。
由于學生身心發育不成熟,對外面新鮮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口語交流能力。教學《曹沖稱象》一文時,教師將凳子當作船,書當作石頭,為學生創建一個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情境,選出幾名學生扮演曹沖、大象、大臣等。教師有感情朗讀,同時,學生根據文章中的故事情節進行表演。教師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很快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教師為了讓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采用了隨機抽簽的方式來讓學生當小演員,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利用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師生、生生間的交流,從而讓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教師需要重視對語言環境的構建,通過引導學生在不同環境中進行語言的學習,實現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應用這種方式,也能提升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的興趣。教師可結合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更為具體的角色設計以及角色扮演,體會在不同場合中的口語交際中需要應用的交際方式。這一階段中,教師要重視共情能力的這一種概念,共情能力與換位思考能力較為類似,在共情能力的影響下,學生能夠對他人的行為與言語,產生更多的理解,從而就會在共贏的價值理念與道德框架下,選擇自己的語言與行為方式。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對于課文內容的復述也可以鍛煉的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閱讀的過程即是頭腦在記憶的過程。對于課文的復述一方面是對于課文的理解學習過程,同時也是對于文字加工的過程。對其復述考驗的是記憶也是對于文字的組織能力,學生在閱讀完成后,對所閱讀進行復述,即用自己的話簡略說明,這會大大鍛煉學生及時的組織能力。復述課文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復述課文前,教師需要將課文復述的目的告知學生,讓學生明白這種復述是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促進其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切忌不能讓學生進行全文背誦,這樣就失去了復述的意義;第二,在學生做好相關準備后,可以讓學生進行組內復述,讓那些內向的學生在組內先有個嘗試,克服心理的恐懼;第三,提出全班復述的要求,要求學生表述時口語清晰、聲音響亮。教師需要在學生復述后給予點評,對于表述較差的學生,給予鼓勵,適當進行啟發指導;而對于表現較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增強其信心,更好的激勵學生進行口語:表達。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不應該只局限于口頭表達能力,所儲備的知識決定.了與人交往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會遇到這種情況,--些平時可以流利表達的學生,在課堂上往往都無法將自己的真實想法流暢地表達出來,經常詞不達意。這種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依舊在于小學生在生活中的詞匯量不夠,他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沒有為口語交際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打牢語言知識基礎。因此,學生對于素材的積累決定了與人交往的表達能力。學校應當設置閱讀的課程幫助學生進行閱讀積累。也應當組織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積累素材,與同齡人之間交流,并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闡述等,增加對于詞匯量的積累,幫助學生具備更加充實的語言基礎。此外,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加強課外閱讀。定期組織閱讀優秀名著的交流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學生對于優秀素材的理解能力。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組織演講交流活動,對于優秀作品表達見解的同時,也增加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進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