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紅
(江西省豐城市鐵路中心小學,江西 豐城 331109)
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重點分析了應用策略,有利于教師從中獲取經驗,更好地在實際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鍛煉小學生的思考能力。教師也要善于利用語文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受到良好的熏陶,積極思考和學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圍繞關鍵詞,展開對語文知識內容的想象,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并且培養小學生的思維發散性以及創造性,改善學生單向思維的慣性思考方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發散性思維,使其具有良好的邏輯性,加深小學生對語文知識內容的理解與印象,使得枯燥的知識內容變得有趣靈活,為學生構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將枯燥的文字轉變成生動形象的圖畫,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語文知識內容,并且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保障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與效果的提升。
就思維導圖來說,其具有較強的發散性,能夠以從中心向外輻射延伸的方式將知識點逐漸構建成一個知識框架,以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方式將知識脈絡展現出來,從而最大限度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拓展以及認知能力。小學階段學生本就處于想象力十分豐富的時期,因此,通過在語文閱讀課堂中合理應用思維導圖,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獨創性以及自主性。尤其是對小學生而言,通過閱讀建立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對他們語文學習思維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例如,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自行創作思維導圖,充分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也能夠鍛煉自身的發散性思維,為大家提供更加廣闊的自主創新與想象的空間。當學生將自身設計出的思維導圖呈現出來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展開討論與交流,從而為小學閱讀教學營造充分探究、創新以及自主的氛圍,有助于學生不斷發展個性化思維。這種發散性思維能力的提升需要把學生們置于一定的閱讀語境和提問氛圍中,讓學生們從淺層次閱讀逐漸進入深層次閱讀,不斷提升他們的閱讀知識感悟,發揮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聚合思維指的是把各個信息進行有效整合,通過分析和比對來找出最佳的解決方式的思維模式。在思維導圖中,各個分支的長度代表了思維的深度。采用這種聚合思維,往往能夠在文章中找到與文章主體事物或文章主題相關的事物來進行對比,從而更好地點明全文,突出中心。例如,《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圣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游記。本文語言雖然直白,但是條理十分清晰,描寫具體生動。根據課文內容,繪出一幅游覽圖,路上景色美麗迷人,外洞高大寬敞,內洞夢幻般神奇,再加上過孔隙時那新奇的快感,使作者有種美的感受。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思維導圖提煉出文章的聚合思維,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聚合思維發展。
在開展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的應用,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生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合理制作思維導圖,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調動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將各種零散的知識內容進行有效的融合,從而建立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并且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在作文寫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作文中的關鍵詞,借助圖片后者色彩,將作文的層次進行勾畫,合理布局作文結構,從而完成整篇文章的寫作。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思維導圖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應用,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不但創新了課堂教學的模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而且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加強對思維導圖教學的研究,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應用思維導圖,不斷地創新和完善課堂教學的模式,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取得更加理想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