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文英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碼頭李鎮第一小學,河北 衡水 053200)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是學生以體驗生活、積累經驗、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為主要任務的一種學習活動,具有生活性、實踐性、研究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等特點。實踐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活動理解與鞏固所學的知識,提升其學習技能。
(一)活動單一。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不僅包括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對建立數學概念過程要親自去操作等一切活動;它還包括課堂數學實踐活動、校園數學實踐活動、校外數學活動等多個層面。
(二)活動形式化。有些學校教師對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性質、內容等還理解不到位,在實施過程中流于形式,偏離了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理念,
(三)活動缺少生活性。由于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教師在設計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問題時,缺乏與小學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聯系,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還做得不夠,并且活動課堂教學沒能體現地方性和時代性。
(四)活動評價單調。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體系還存在一定的單一性。有的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師只注重自己在活動中的評價,而忽視了學生的自我評價、組內成員的評價和家長的評價等。因此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在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評價等方面尚未有實質性的突破。
數學實踐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索性解決問題的活動,教師應先確定活動主題和目的是活動課的第一個環節。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多確定了實踐活動的主題,但學生并不清楚為什么要進行這項實踐活動,不知道活動的目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相應的活動主題,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明確活動目的。
制訂活動規則和分配活動任務是實踐活動課的第二個環節,其任務是確立活動的行為規范和具體任務,是對活動目的的具體化。教師應注意與學生互動,通過協商確定活動規則和活動任務,以增進學生對規則與任務的理解,提高遵守活動規則和完成活動任務的自覺性。
進行分組及各小組成員角色的分工是實踐活動課的第三個環節。把學生分成小組,不僅可以使每個學生都能承擔一定的任務,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而且小組之間也可以相互競爭,共同提高。這可以提高實踐活動的效率。每組人數控制在4到8個,各組學生能力相近。按活動要求,各小組要根據所完成的任務,分配各人應承擔的角色。
學生分組活動時教師巡回指導是實踐活動課的第四個環節。在這一環節,教師應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不規范的動作,必要時應注意幫助協調小組內的人際關系。教師還要觀察各小組的活動情況,認真記錄,為活動的評價和總結做準備。
活動評價與總結是實踐活動課的最后一個環節。在本環節的教學中,先由各小組報告活動的情況,再由教師做總結。教師應重點評價各小組成員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如小組成員的配合情況、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等。
在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活動始終貫穿于其中。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常規方式,是學生經歷探索規律、掌握知識的重要過程,更是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必要條件。關于數學直觀(圖形與幾何)的學習內容,可以與學生經驗和興趣相結合,對教學重難點突破起到關鍵作用的數學活動,在活動過程中,采用看、擺、折、剪、拼、量、畫”等具體、實際的活動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親自觸摸、觀察、測量、制作和實驗,把視覺、聽覺、觸覺、動覺等協同起來,強有力地促進心理活動的內化,從而使學生掌握圖形特征,更好地感知幾何直觀。
在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時,首先讓學生親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以及做出決策的全過程。如教學折線統計圖,課堂上并不直接呈現或者教學折線統計圖畫法,而是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交流,制定計劃,進而收集數據,收集數據時學生實地詢問、查問收集,通過學生交流、出示收集數據,自由創造一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數據變化,如手勢比劃或畫條形圖等,通過比較做出選擇哪種數據表現形式最適宜,最后進一步實施。在此過程中,學生經歷了提出問題、制定計劃、收集數據、選擇合適方法描述數據及做出推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在自己的經歷中更加深對數據收集、數據處理、數據的奧秘等的感悟。
小學數學教師應把活動原則落實于教學過程,就應該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去探索發現。而手動實踐最易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的一種活動,教師恰當利用,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簡單幾何圖形后,實踐活動課上“奇妙的七巧板”,先讓他們用七巧板去拼、擺成幾何圖形,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用七巧板拼出人或物來,將拼擺的圖形一畫下來,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拼擺出不同的圖形,展開了各自的才能,然后將學生的作品一一展示在黑板上。最后開展七巧板拼圖比賽,比一比,看誰拼出的圖案多。學生在活動中發展了智力,提高了能力。
學過億以內的讀數和寫法后,安排“拼、讀、寫”活動課,采用多種活動形式,讓學生掌握讀寫多位數的方法。這樣把學生的外部操作與內部的數學思維緊密結合起來,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學生在動手中獲得了知識,培養了大膽思考、勇于創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