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娟 沈偉
(沈陽藥科大學,遼寧 沈陽 110016)
隨著微博、微信、自媒體、微課等微媒體的興起,預示著微時代的到來,為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微博、微信等微媒體逐漸成為了大學生主要的社交手段,也是很多企業發布招聘信息的新平臺,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要積極利用微媒體平臺,擴大就業信息宣傳渠道,把職業生涯規劃教學融入微媒體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優質的就業信息,為提升大學生就業率奠定堅實基礎。
隨著我國大學畢業生數量逐年上漲,大學生就業壓力陡然上升,大學生就業問題也成為了社會熱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學招聘會無法舉行、企業面試也處于停擺狀態,高校更應該積極運用新媒體,例如利用學校官方微博發布一些企業招聘信息,提醒學生及時投送簡歷,組織校園“云面試”,利用互聯網開展面試,為學生爭取更多的就業機會。此外,學校還要利用好微信平臺,為畢業學生定期推送招聘信息,也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招聘公眾號、企業微信公眾號,引導學生隨時關注企業招聘信息,及時抓住機會,讓學生在眾多求職者中占得先機。微平臺擺脫了地域、隔離政策的限制,學校可以舉辦線上就業指導,利用微博、微信平臺推送企業招聘信息,積極聯系一些企業參與校園“線上招聘”,學生和企業在線上進行交流,為應屆畢業生就業帶來新的機會,進一步優化高校就業指導工作。
現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高校要積極建立微平臺,開辟全新的就業指導服務平臺,搜集各個平臺的招聘信息,再結合本校專業特色,對就業信息進行初步篩選,確保就業信息的真實性,為學生進行合理推薦。高校要積極把校企合作延伸到微平臺,利用校園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進行招聘合作,企業可以把招聘崗位、用人要求、薪資待遇等發布在校園微平臺,學生可以在微平臺上和企業招聘人員進行交流,還可以投遞簡歷,進一步簡化招聘、面試程序,讓學生抓住每一個就業機會。校園微平臺是一個綜合性服務平臺,就業指導教師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從智聯招聘、政府招聘網站等平臺搜集就業信息,篩選其中真實、優質的就業信息,并把這些就業信息上傳到校園微平臺,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就業資訊。學生也可以在微平臺上發布求職信息,高校合作企業可以和這些求職學生進行交流,約定面試時間,實現企業與畢業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幫助學生盡快找到心儀的工作。
筆者認為大學生就業理念有待完善,不科學的就業理念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要加強對學生培訓,端正學生就業態度,幫助學生規劃職業藍圖。例如高校就業指導教師要重視畢業生求職心理教育,例如利用微課展示一線城市早高峰視頻、新入職員工工作視頻,讓學生了解當前就業形勢,避免學生扎堆前往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就業,鼓勵學生選擇更具發展潛力的二、三線城市發展。此外,教師要引導學生辯證看待薪資待遇,應屆畢業生缺乏工作經驗,就業競爭力要稍遜一籌,引導學生合理制定預期薪資,避免錯失就業良機,端正學生就業態度,避免出現“眼高手低”的情況。高校就業指導培訓要細化流程,從學生簡歷制作、面試、職場適應能力培養等開展指導,可以搜集一些面試常見題目,引導學生更加合理、從容回答面試官問題,也可以上傳一些簡歷制作技巧,為學生提供專業的面試技巧,讓學生給面試官留下一個好印象。教師還要講解一些職場生存法則,新入職員工如何快速融入團隊,職場禮儀等知識,這也是提升大學生職場適應能力的有效舉措,讓畢業生可以更快適應工作崗位。
高校要培養一批熟悉微平臺操作、信息化素養較高的就業指導教師,為學生提供就業資訊,及時解答學生的就業疑問。例如高校可以成立就業指導小組,實時監控校園微平臺運作,尤其是要是及時更新就業信息、回復學生和企業留言,為學生提供就業咨詢服務。高校就業指導教師要時刻留意微平臺信息,定期把搜集的就業信息發布在平臺上,在微博、微信賬號上進行推送,及時提醒學生關注招聘信息,及時投遞簡歷,學生可以在微平臺留言,可以針對就業崗位、薪資待遇、工作地點等進行在線咨詢,教師要及時回復學生留言。就業指導教師可以選拔專業優秀學生,推薦這些學生參與優質企業招聘,結合企業歷史、主導產品、崗位要求等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也可以分享一些優秀畢業生經驗,提升學生面試通過率,讓就業指導融入學生生活,讓學生在玩手機的同時就可以接受就業指導,提升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質量。
總之,微時代賦予了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新的挑戰,高校要積極打造綜合性微平臺,融合微博、微信、短視頻等平臺,不斷開發新的就業指導平臺。高校就業指導教師要積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全面搜集就業信息,利用微平臺發布和更新就業信息,借助微信、微博開展就業咨詢服務,為畢業生答疑解惑,進行全面就業指導,幫助大學生順利就業,提升高校大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