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樓
(鄂爾多斯職業學院,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隨著建筑行業的飛速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愈發增加。新時代背景下,“育人、成才”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教學工作準則。相比于理論知識,高職建筑專業要更重視學生實操能力。實踐教學質量的好壞不僅能夠反映出學生目前學習情況,更是衡量高校教育的重要指標。為此,教師要根據目前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搭建網絡實訓平臺,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同時,還要結合當代社會發展趨勢對實訓基地進行優化,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為學生發展增添一份保障。
從目前教學情況來看,實踐教學一直是建筑專業的一項薄弱環節。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教師將理論知識作為學生發展的關鍵,忽略了學生實操能力。學生在“滿堂灌”的課堂氛圍下,對專業定位不夠準確,日后發展受到阻礙。其次,實訓基地基礎設施過于落后,教師在進行教學組織管理時,教學形式單一,學生思維受限,對專業定位就會產生局限性,進而影響日后發展。
建筑作為社會發展的產物,更是一種藝術文化。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進行文化的滲透。以中西方建筑為例。中式建筑格外注重對細節的處理,如屋檐雄大疏朗的斗拱和桌子下精致圓滑的側角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人的奇妙智慧。相比之下,西方建筑則透露出一種規則模式藝術手法,西方人以建筑作為藝術的重點表現形式,墻體外雕刻精細,巍峨壯觀。不僅如此,建筑的幾何線條也是西方建筑的特點。隨后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3DMAX、Sketch up、BIM進行建筑模型的創作,讓學生在對細節進行處理時感受建筑文化魅力,培養專業認知。
新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的出現,為教師教學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師可以開展網絡實訓平臺,讓學生隨時隨地地進行操作學習。而且網絡上豐富的學習資源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難度,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網絡大數據分析系統,在線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此外,教師還可以開展“組—班—系”網絡競賽體系,讓學生根據比賽主題利用Sketch up、CAD、BIM等建模軟件進行建筑繪制,不僅要對建筑周邊環境進行分析,而且還要對其實用性進行考究。此外,設計建筑時還要融入創新元素,比如自愈合防水、屋頂花園等。教師要根據建筑整體構造,透視關系以及渲染出圖等方面進行評價打分。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的設計說明來判斷學生現階段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方向。這樣學生在準備的過程中,不僅對專業知識進行了二次鞏固,而且將自己的想法化為實踐,有效地提升自身專業素養。
實踐操作作為建筑專業學生發展關鍵,更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重點。目前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為教師教學工作提供了許多思路。教師在開展實踐教學時要結合社會需求,調整教學方向,為學生發展提供更多選擇。例如教師在講解“建筑構圖”相關知識時,可以利用虛擬技術,將教材中的建筑進行全息投影。讓學生全方位地進行觀察,總結其管線鋪設、墻體澆筑流程。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3D打印技術,將各個構筑物打印出來,讓學生親自組裝,從而增強學生專業能力。
其次,教師還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優勢,開設校外實訓基地。將學生定期、分批次地送到企業進行實習,并由專業人員對學生講解SSGF新技術,幫助學生了解目前建筑新工藝,拓寬學生視野。不僅如此,教師和企業還要設立監管小組,對學生實習情況進行考察,整理普遍存在的問題,制定針對性訓練方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高職教育工作重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師作為學生的領路人要充分發揮自身主導作用,不斷地對教學工作進行優化,利用信息技術以及實訓基地的優勢,提升實踐教學,幫助學生提高專業綜合能力,實現個性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