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冬麗
(橫縣新福鎮第一初級中學,廣西 南寧 530322)
在進行電磁學教學時,部分學生難以通過想象來理解“磁場”的概念,這限制了學生的思考,導致其不能深入理解。教師為改善這一現狀,幫助學生理解這一基礎概念,可以為學生展示相關實驗,使其進行思考,將無形化為有形,將抽象化為具體,進而提升學生對磁場的認知。磁場看不見、摸不著,學生很難理解這一概念,學生對此也會產生困惑:磁場是否真的存在呢?為解開學生的疑惑,并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準備如下實驗:在撒有鐵屑的玻璃板下方放置一個馬蹄形磁鐵,慢慢地將玻璃板放在馬蹄形磁鐵上。這時學生會發現鐵屑排列的形狀,與教師之前講述的磁場線類似。這樣一來,能夠加深學生對磁場的理解,并掌握馬蹄形磁鐵的磁場分布。再如,教師可以用一個直線型磁鐵、幾枚鐵釘和一個指南針展開實驗指導。為更直觀地使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教師還可以采用媒體教學的方式,將實驗進行投影。在第一個實驗中,使磁鐵與鐵釘保持一定距離,并逐漸拉近磁鐵與鐵釘的距離,鐵釘很快被吸引過來。第二個實驗是指南針的針盤自始至終指向一個方向。在以上的展示過程中,學生可以意識到磁場的存在,且磁場的方向始終不變。以上直觀的實驗使學生理解磁場的概念,為其后續實驗學習做好保障。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動手實驗,達到理解實驗現象的目的。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掌握一定的實驗技能,學生在視覺與聽覺的刺激下進一步掌握物理理論。初中電磁學因其知識理論的抽象性,使得動手實驗顯得尤為重要。為培養發展學生探究能力以及實驗素養,教師可以為學生演示簡單的實驗,再指導學生自主完成實驗。首先,教師在與學生的溝通中提出相關任務,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實驗流程,設計實驗步驟。其次,教師為學生展示簡單實驗,使學生了解實驗大致流程,并記錄下相關的數據。最后,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通過組內探究的形式,觀察實驗現象、整合實驗數據,共同完成實驗探究。同時,學生經過探究操作能夠認識到實驗的科學性與重要性。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方向”探究時,可以先為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在我們熟知的磁體磁場中,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分布可能與哪些磁體磁場分布類似呢?學生提出猜測: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分布可能與直線型磁鐵的磁場分布類似。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開展實驗探究。最直觀的實驗是通電螺線管周圍鐵屑的排列以及小磁針指向實驗。經過實驗對比,學生可以發現通電螺線管周圍的磁場分布與直線型磁鐵外部磁場分布類似,進而得出實驗結論。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既可以明確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分布,又可以鞏固相關實驗理論知識,并提升自主學習意識與團隊合作能力。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已然成為教學重點,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下學生的需求。為改善這樣的現狀,需要教師創設相關教學情境,構建“激趣式”教學實驗課堂,使學生在積極思考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實驗素養。教育工作者要應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引發學生思考。民主、和諧的課程創設,能夠使學生在自由發揮的平臺主動思考、想象、提出問題、交流互動、動手探究、數據整理,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探究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這一實驗主要探究的是導體在磁場運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并讓學生了解電磁感應現象中能量的轉化。這一內容與之前學習的“電路”內容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教師在講解時,應與之前所學內容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電流與磁場的關系。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簡單的實驗器材連接、鐵棒運動等內容,電路中除了電源、導線、開關等基本物件之外,還有支架、靈敏電流計、馬蹄形磁鐵和金屬棒ab。在動畫演示過程中,教師可以調整電路開關,讓學生觀察金屬棒ab的運用方向,以及電流計指針是否發生偏轉,并讓學生猜測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以及導體在磁場運動中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在這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開展相關實驗。這種“激趣式”課堂,能夠將學生吸引到實驗教學,使其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積極思考,在動手操作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進而實現綜合發展,促進物理實驗教學實效性的提升。
綜上所述,教師為順應素質教育的深入,應在實驗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師有效開展電磁教學實驗指導,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電磁學內容,并提升學生的實驗素養。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物理概念,教師可以進行實驗驗證,使學生充分了解抽象理論。為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驗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還要組織學生以組內探究的形式進行實驗。最后,實驗指導同樣離不開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可以在這樣的氛圍下,自由發揮,全身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