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峰
(廣東新安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深圳 518000)
完備的課程建設要有合理的教學模式、學習方法,科學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這樣可以保證新工科背景下專業人才的培養。在培養學生信息技術思維、創新思想和工程思維的同時,在教學中將實踐創新理念與之結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夠更好地運用計算機思想去解決實際問題。鑒于此,教師可以完善線上教學模式,與社會發展接軌,保證學生的思想與時俱進。當前背景下,部分大學線上教學正在探究引入“1+N”等教學模式,具有實踐性地推動了慕課的發展。教育工作者在現實培養中,可以構建“線上+線下”現代化教學模式,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平臺。學生通過電子設備,可以在任何時間加入學習,提升教學時效。另外,教師也可以使用學習軟件,為學生創設知識庫,使學生根據自身需求尋找資源,以此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課程內容。
為保證本專業學生的綜合提升,高校要重視人才培養,打造專業的計算機專業師資隊伍。當前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我們為順應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應從師資隊伍的構建入手,使教師掌握一定的教學手段,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對教師而言,其自身要不斷加強理論知識積累,掌握一定的教學方式,積極與其他任課教師交流,學習優秀的教學思想,掌握更多的教學方法。另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來及時調整教學方向,進而實現與社會的接軌,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在新工科視域下,新的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新的要求,高校應提高對教師學風、教風的建設,全力構建一支有道德、重理念、以生為本的教師隊伍。為有效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高校可以采取校內評選、合作企業考核的形式,在每個學期選擇教師到企業深造,增強教師對工程技術的了解。另外,加快校企合作項目與教師培訓項目的構建,讓學生與教師在實踐項目里進行鍛煉,以保證專業技能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從企業中選聘工程師,讓其指導實踐環節的教學活動,從而改善校內師資不足的現狀。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人才培養方案是重要的依據。同時,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也是教師在教學和評價中的主要判定,對學生理論知識的積累、技能提升以及畢業發展都有較為深遠的影響。為保證新工科背景下學生的學習和未來發展,高校應站在一定的高度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有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推進高校完善課程的構建。當前,部分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會出現閉門造車的情況,也就是沒有深化與企業之間的交流,也沒有對人才需求情況進行調查分析,這導致我國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和人才的需求不成正比。為改善這種現狀,高校應及時轉變思路,加強與企業之間的交流,積極調查社會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并展開相關的研討會,探究全新的教學計劃,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對教學來講,學生的能力考核是檢驗學生掌握效果以及應用能力的重要方式,它也是教學的重要部分。同時,考核體系還可以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應以社會需求為基礎,改善以往的考核方式,不斷探究優化考核體系的方式。首先是MOOC考核體系,其主要考核的內容是學生知識單元知識的掌握、課后作業完成的質量測評與互評分值,構建網絡在線分值。其次是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以及課堂能力的評價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可以有學生的具體考勤情況、學生分組完成任務后的計算分值,以及學生的個人表現,得到的課堂評價分值。最后是學生的實踐能力評價體系。例如學生的實踐技能掌握、關鍵理論的應用等內容。考核體系的健全,能夠使學生發現自身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打破限制,避免出錯。同時教師也能夠及時發現問題,調整教學方向,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以及綜合能力,進而提升專業教學實效。
在新工科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培養提出新的要求。高校應強化大學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深入探究以及建設,不斷采用新的思維,引入新的理念,結合新的要求,順應社會的發展,不斷深入對高校計算機專業技術能力的教育革新,完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構建專業化師資隊伍,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健全能力考核體系,推動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計算機專業的課程建設,從而不斷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