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樹鵬
(河北省黃驊市呂橋下堡學校,河北 黃驊 061104)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改革下小學數學教學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對于活躍數學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起著重要作用,值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推廣。
與傳統教學方法不同的是,在傳統教學方法中,主要采用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但是,新課改后的教學方法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傾向于采用一種“體驗式”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主張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特點及教學的實際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構建。這種方法就是建構主義理論方法在教學中的運用。
建構主義的教學方法主張在老師的引導下,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主要負責對學生進行組織、引導,幫助學生學習,課堂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的。
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采用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方法中,老師充當了教學的主體,主要通過單調而又枯燥的講解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而學生則處于被動地位,主要通過聽取老師的講解獲取知識。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學生可以獲取很多知識,但是很容易對乏味的數學學習喪失興趣。除此之外,學生的思考能力等也無法得到鍛煉,從而使數學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具有很大的區別,老師從以往教學中的“演員”變成了“導演”。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而是發揮著對學生的引導作用,讓學生主動思考,成為教學的主體。
例如,在講到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加減混合》一節時,因地制宜地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結合動態情境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使之充滿樂趣。把加減混合的算理運用動畫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變靜為動,更貼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設計了找朋友的小游戲,并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使學生始終生龍活虎,不感到疲倦,在游戲中掌握知識。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中,老師的教學方法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1]。老師不會像以前那樣,將教學僅僅局限于教材中,采用“復制法”教學,而是在把握教材主要知識點的基礎上,讓學生提供一些素材,并且通過學生提供的素材讓學生自己歸納和總結,老師則在課堂上扮演著對學生進行引導的角色,并且盡可能利用身邊的資源進行教學,也可以自己編一些例子和習題,在課堂上講解。
例如,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第七單元《找規律》,課始以學生熟悉的歌曲《娃哈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舞蹈動作和本節課的知識巧妙融合;課中以學生最喜歡的六一兒童節布置教室為引導,尋找教室中的規律,學習找規律的方法;課尾提供學生表達交流、操作的機會,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全體參與,在動手操作中學會應用。整堂課學生興趣濃厚,主動參與學習。
教學評價是數學教學中比較關鍵的環節,科學合理的評價可以強化教學效果[2]。傳統的小學數學評價主要采取考試的方法,通過一張卷子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學生的綜合能力就得不到科學評價。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對傳統的方法進行了完善,這種教學模式下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學生的課堂表現,例如,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另外一個部分則是學生的考核成績,在對學生進行考查的時候,考查內容應該主要被設定在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
例如,針對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統一的長度單位》這方面的知識點進行評價時,老師不僅需要通過考試的方法對長度單位的知識點進行考核,還需要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狀況,如通過指、認、量、說、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嘗試自己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估測,交流各自的策略,展示每個學生的獨特想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較注重讓學生在合作中進行探究,并且能夠對彼此的意見進行交流[3]。然而,探究并不等于簡單的討論,而且探究必須有正確的方向,而不是形式上的小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將會發揮重要作用。首先,老師應該讓學生明白探究的主題是什么,確立一個探究方向,之后老師還要對學生的探究結果進行評價,對于學生表現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老師對此進行必要的補充。
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數據收集整理》,這部分的內容不算難,但比較繁瑣,需要同學之間進行合作。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取素材,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統計,在統計過程中,體會合作的必要性,安排各組分工不同,有的組合作統計,有的組進行監督,讓全班學生都能參與到統計中。同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運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有助于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