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平
(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上瀘中學,江西 上饒 334100)
初中語文教材中摘入了許多傳統文化,但是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是“滿堂灌”這種教學模式,對傳統文化不重視,以至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傳統文化是一種反映民族特征和風險的文化,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創作,具有重要的德育、美育等價值,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也是當代初中生應盡的職責。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傳統文化的滲透,將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有效滲入傳統文化是當下比較熱議的一個話題。我國傳統文化種類多樣,歷史悠久,是重要的文化隗寶和教育資源,因為傳統文化體現的不僅僅是傳統美德,更體現了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初中階段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要想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有必要滲入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入傳統文化,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可以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傳統文化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將其深入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另外,傳統和發揚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文化事業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入傳統文化,可以讓傳統文化經久不衰,使學生自覺傳統和發揚傳統文化[1]。
初中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素材,以這些素材為載體,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傳統文化。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傳統文化,挖掘其中包含的傳統文化情感,引導學生深入剖析這些傳統文化,從而讓學生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2]。如,在《論語》十則中,《論語》十則的內容都與學習和為人處事有關,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優價值的部分,在講解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滲透儒家思想,多講述一些孔子所倡導的思想觀和價值觀,從而讓學生在學習儒家思想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傳統文化的滲透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所選用的教學方法。以往,教師采用的是“滿堂灌”這種教學方式,如果教師繼續采用這種方法,勢必無法讓學生領略到傳統文化的精髓。因此,要想有效滲透傳統文化,教師必須革新教學方法[3]。多媒體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它的出現為傳統文化的滲透提供了巨大便利。多媒體融合了聲音、文字、視頻、圖片等多種功能,能夠將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從而帶給學生更好的感官體驗,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滲透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如,在《岳陽樓記》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岳陽樓的一些圖片、視頻,結合圖片和視頻來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岳陽樓,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良好的文化環境,可以增進學生的文化意識,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因此,在初中語文滲透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文化環境的構建,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首先,在教室內,教師要多張貼一些傳統文化的字畫,以這些字畫為載體,引導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其次,教師要在黑板報上多抄寫一些傳統文化,如,名人事跡、文化古跡等,以這些來感染學生,讓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和鼓舞。另外,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找準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的接入點,巧妙地設計一些問題,在傳輸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剖析傳統文化,從而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
基于傳統文化滲透的需要,開展文化活動是必要的,通過文化活動,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探究、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從而讓學生自覺去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主動去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開展文化活動,借助這些文化活動,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學生的心靈在文化活動中得到放松[4]。如,學習《赤壁》這首詩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舉辦唐詩朗誦比賽,鼓勵學生去查閱課外資料,多學習唐詩。通過這種唐詩朗誦比賽,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再如,教師可以舉辦詩歌鑒賞比賽,讓學生在詩歌鑒賞過程中培養興趣,加深對傳統文化內涵的了解。
綜上,傳統文化蘊含了許多正確的價值觀和品質,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僅可以發展學生的文化素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也有利于傳統文化的更好傳承與發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傳統文化的滲入,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將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教學結合起來,在傳播語文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獲得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