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靖熙
(西安美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生物降解塑料作為面料運用到服裝設計中具很大的現實意義,兼具創新性、實用性與環保性。面料是服裝制作的源頭,在制造、加工、廢料回收等環節是否遵循環保原則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服裝行業能否實現綠色發展。在低碳環保趨勢的推動下,各種新型環保材料的出現給服裝面料提供更多選擇。生物降解塑料最初以解決塑料垃圾帶來的生態污染、石油資源短缺等問題,并實現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為研發目的。隨著其在世界范圍內被積極研發推廣,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包裝、餐飲產品、消費性電子產品、汽車、紡織品以及其他一些細分市場中的產業中。就服裝業而言,現已有廣泛用于面料紡織的大豆纖維、乳酸纖維,也有獨立設計師與創新者自主研發的可降解海藻鹽酸面料、紅茶菌面、菠蘿葉纖維面料等。生物降解塑料作為一種具有市場前景的環保型材料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品牌公司與消費者所關注,本文通過案例分析詳細說明現階段生物降解塑料應用在服裝領域的創新性成果。嘗試以實驗性方法探索生物降解塑料在服裝設計中的設計途徑,制作出更為新穎的綠色服裝。
實驗采用的纖維素為梧桐樹葉,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玉米淀粉、甘油按照8:3:1的比例進行配制。
將梧桐樹葉放入破壁機中絞至碎片狀,玉米淀粉加入水于電磁鍋中逐漸加熱,期間放入梧桐樹葉碎片、甘油,待鍋中水分蒸發,混合物呈糊狀時取出平鋪在玻璃板上。晾曬后成品手感較為粗糙,表面呈碎片交錯疊加的紋理效果,富有古樸自然的形態美感。
實驗采用蛋白質基材料為明膠,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瓊脂、甘油,按照5:5:1的比例進行配制。
明膠作為主要膠體原料,來源于動物身上提取的蛋白質,呈白色或淡黃色粉末狀,通過加工可形成大分子親膚膠體。瓊脂是從海藻中提取的多糖類,呈半透明粉末、薄片或顆粒狀。作為增稠劑使用。甘油從動植物分泌的天然油脂中提取物制成,在實驗中起到潤滑加強韌性的作用。
將明膠、瓊脂加入水于電磁鍋中攪拌至淡黃色的糊狀。逐漸加熱,期間不停攪拌并加入甘油,使混合物逐漸均勻。加熱至混合物表面出現白色凝結物,將凝結物去掉方可得到表面光滑平整的服裝材料。待加熱處理成液態,倒入配色容器,根據主題設計進行色彩調制,在混合物沒凝結成塊時按照設計方案倒在玻璃板表面。待水分完全蒸發,冷卻成型為薄膜質感的可降解環保型服裝面料。
生物降解塑料設計是根據主題概念,針對設計確定面料的圖案樣式、色彩搭配、垂墜感薄厚及透光度,對材料進行設計與再造。通過控制液體的黏稠度、流動性、色彩,在玻璃板表面順著所設計的曲線流暢傾倒,可運用技法繪制出拼接、潑灑、暈染、滴墨等豐富視覺效果。
在“敦煌韻律”主題創意中,提取敦煌壁畫飛天藝術中“線條與色彩”作為元素選定,通過抽象化設計共同融合于面料圖案中,體現飛天藝術的審美意蘊。在飛天壁畫中,線條不僅是畫面造型構成的主要載體,同時也表達了飛天藝術的韻律之美。敦煌壁畫色彩豐富且有著統一的色調,畫面絢麗而不失和諧。在配色上運用補色發揮對比的魅力,產生律動美感。飛天藝術中的色彩語言作為敦煌視覺藝術極具表現力與感染力的因素,不僅凸顯出壁畫和諧之美,還使其富有強烈的裝飾趣味。
在“敦煌韻律”作品創作中,選定以大面積的暈染色塊作為面料設計主基調,提取壁畫中的青綠、土紅、土黃、褐黑四大色調,設計出一暖一冷兩種色系的面料,并加入淺灰及白色作為中性調和色,使得設計畫面保持色彩鮮明而和諧。在液態材料繪制過程中上,通過調和色彩并控制液態材料的濃稠度與流動性,使繪制顏色產生由深到淺的變化,也可相互混合暈染,形成水墨渲染效果。采用“線的韻律”再次出現在面料設計中,線條的運用是通過圖形色塊之間相互交織形成。在設計上著重表現線條的疏密次序、虛實結合,將線條層次感和韻律感與背景色彩相互融合。彰顯了敦煌的神韻之美。
本款創意服裝以敦煌壁畫中盛唐時期的飛天仙女形象為靈感來源,仙女形象端莊優雅,體態秀美,服飾嫻雅,以束胸裹臀的服飾特點展現唐代女性含而不露或露而虛掩的時代美。
在立體造型設計實踐中,應用材料均來源于蛋白基降解塑料實驗成品,面料表面光滑,色彩絢麗,手感輕薄柔軟,具有一定懸垂性能,能產生美麗的懸褶。通過對面料與人體之間的量感、空間感、層次感的把控考量,參照飛天仙女束胸裹臀的服裝樣式,將服裝大輪廓設計為“H”型,并留出余量以展示服裝的松弛靈動。在服裝正面中央,將面料不同層面進行大小不一的疊壓設計,產生不規則花邊效果,富有裝飾韻味,給人以視覺集中感。從整體上看,服裝色彩絢麗而不繁雜,立體造型中點、線、面分布合理,花邊與松弛的褶皺相互呼應,營造出富有層次感的立體造型。
在倡導綠色理念的時代背景下,人類正為改善生態環境采取多樣且積極有效的措施。于服裝行業而言,生物降解塑料有效地解決了紡織垃圾給生態環境造成的嚴重污染,使服裝回歸于自然生態,滿足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的可持續時尚觀。而且拓寬了服裝設計的創意思維與設計途徑。隨著新材料的不斷涌現,探索新材料將成為服裝設計“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