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輝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銀河學校,江西 南昌 330200)
在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了目前學校以及教師的工作重點,在小學時期,學生在思維邏輯等方面的能力比較差,而數學這門學科又是一個邏輯性非常強的課程,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培養,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有了一個全新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應于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教師應該從自身開始創新教學模式,以多樣化的手段來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能力。
學生在教師教學過程中以及自身的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和通過培養而獲得的一些綜合能力是數學這門學科的核心素養內涵。核心素養的價值在與能夠讓學生通過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以及技能,來不斷地強化自身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同時能夠將數學的思想合理的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從而達到對整個世界進行一個思維上的理解。所以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構建無論是對學生的學習還是對未來的生活來說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教師應該以此為核心,圍繞這個核心點展開科學合理的教學,從而幫助學生不斷地進行全面發展。
知識來源于生活,也必將應用于生活,數學這門課程在這一點上表現得尤為強烈,它在學生的現實生活用具有著很強的實用性,因此讓學生將數學學得透徹,并且具備一定的數學核心素養,對學生的未來生活有著很大的幫助[1]。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如何,更應該關注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數學知識是否能夠切實有效的在生活中進行應有,能夠憑借自身掌握的數學知識來正確的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可構建合理的生活情境,將學生的學習思維進行帶入,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行知識的學習以及問題的解決,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還能夠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放飛學生的思想,在情境互動中張揚自身的個性,從而更加愿意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這節課時,教師就可以構建一個合理的生活情境,從而激發一下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們在我們的家里都有哪些與課本上的圖形相近的物體呢?”通過這樣一個問題將學生的學習思維帶入到現實生活中去,對于熟悉的家庭環境小學生一定都非常的感興趣,并且可以積極踴躍地從回憶中尋找答案來回答教師的問題,“家里的表是圓形的”“墻壁上掛的畫是長方形的”“桌子是正方形的”通過這樣的一個生活情境的引導,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踴躍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同時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想象力以及思維邏輯能力,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也對數學核心素養進行了進一步的培養[2]。
在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下,教師應該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盡量地釋放課堂的主動權,將主動權歸還到學生的手里。傳統的被動知識學習,不僅會讓學生在長期的學習生活中感受到巨大的學習壓力,同時還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學習效率就會有所下降,形成厭學甚至不學的狀態。
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化身成為輔助者,從旁進行引導和講解,有利于學生自主能力的提升,同時還能夠促進師生關系向一個良好的狀態發展,教師成為學生的朋友,互動性就會不斷增強,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學生的參與性以及積極性都會成倍的增加[3]。
因此,在這種前提下,教師就應該掌握更多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讓主動權的釋放并不意味著放任不管而是以另外一種方式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這節課時,教師就可以將課堂進行釋放,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讓學生自主的進行交流和討論生活中都有哪些圖形運動的實例,讓學生通過自主溝通和自主思考的方式展開課堂的學習,教師從旁進行指導和講解,觀察的同時進行問題的總結和分析,然后統一進行講解。
這樣一來不僅提升了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在一個活躍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同時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將思維進行發散,不斷地向外延伸,發揮想象力去結合課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關聯。這個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也增強了學生的交際能力、更拓展了思維、激發了學習興趣,對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來將學生的知識點進行延伸,比如在認識圖形運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制作一些視頻或者動畫,來給學生播放不同的圖形在運動過程中具有不同的特性,以此來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鍛煉思維邏輯能力。
最后教師再將所學的知識內容進行總結和分析,強化知識印象,如此一來便迎合了基于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改革的目標。
結語:綜上所述,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的教學改革,需要教師和學校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構建合理的教學情境,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引導式教學,讓學生在自由寬松的環境下,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從而鍛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