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澄林
(郴州市魯塘鎮中心學校同祥完小一年級1班,湖南 郴州 423000)
興趣才是孩子最好的教師,只有小學生對數學科目養成濃厚的興趣,才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課堂教學水平。如若想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便要努力建設多元化課堂,摒棄傳統教育模式,提升數學對學生的吸引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靈活使用多媒體技術,將傳統教學的板書模式變為內容豐富的圖片與文字互相結合的形式,同時還可以適當加入形象化的聲音與動畫。小學生的思維尚且不夠成熟,認知能力還需要有所提高,將文字、圖像與聲音互相結合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可以幫助學生簡化數學問題,提升學生的理解與認知。例如,小學生通常情況下都對圓的概念比較模糊,這時教師可以拍攝折紙的視頻,利用折紙的過程展現圓的特點,促使學生清楚掌握數學知識。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模式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節省教學空間與時間,提升課堂效率。
與此同時,數學教師可以運用游戲活動創設活躍輕松的課堂氛圍,游戲化教學符合學生心理年齡特征。在游戲過程中,學生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可以充分激發學生數學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保障教學效率。
最后,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的手段,培養小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能力。要以數學知識作為小組合作的中心,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圍繞具體數學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以此保證教學效果。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小學生們可以通過彼此思維的互相碰撞激發自身潛力,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同時可以增強學生自信心。
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師要掌握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開展個性化教學,保證因材施教。根據此要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知識積累以及智力水平進行個性化教學。分層教學便是極有力的個性化教學手段,是根據小學生的習慣、身心素質、愛好以及學習水平制定的符合其身心發展的綜合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掌握學生個體差異,而后根據學生在課堂之中的學習態度與數學成績對小學生進行分層。教師大致可以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學困生、中等生以及優等生。分層之后,教師要選擇符合各個層次學生的課后作業、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針對學習能力較差、基礎較弱的學困生,要將領會、簡單應用作為教學目標,利用最直觀的習題讓學生掌握數學公式與概念;針對學習能力一般、基礎一般的中等生,要將綜合簡單應用作為教學目標,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變形應用;針對基礎扎實、學習能力加強的優等生,要將綜合復雜應用作為教學目標,適當為其安排一些實踐性與開放性的習題,以此完美達到個性化教學目標。
比如,在數學教師講解“三角形特征”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分層教學法,明確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內容與目標。針對學困生,教師要讓學生利用實驗發現三角形穩定性與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要以綜合練習為主;針對中等生,教師要讓學生掌握如何按照三角形內角對其進行分類的知識點,要對綜合基礎習題進行部分設計與變化;針對優等生,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與仔細觀察,明確三角形特征,掌握三角形底與高的含義。對學生進行分層開展個性化教學,可以保證每一位小學生的數學成績得到快速發展。
情境教學法是極好的教學手段,可以讓學生在有趣生動的情境中掌握數學知識。情境教學法可以將復雜抽象的問題變得簡單具體化,以此減少學生學習難度,提升教學效率。數學知識點來自生活,因此,數學教學應當從實際生活出發,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水平。
例如,在數學教師講解“條形統計圖與統計表”的課程時,教師可以將小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向每一個學習小組分派一個任務,并向全體學生開展調查,而后對結果進行統計。根據小學生的調查結果讓小組內的各個成員運用不同的統計圖對數據處理,而后將數據結果進行對比,選擇最優答案向學生們進行展示。在此次實踐活動中,數學教師給小學生們留下來足夠的自由空間,學生也樂于設計數學探索內容,提高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自身數學成績。
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有了新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數學教師必須要有針對性地對教學手段進行改革與創新,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難度,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推動小學數學科目的發展,保證小學生日后身心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