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丹
(河北省永清縣高新學區中心校,河北 永清 065600)
對于現代信息技術而言,其具有較強的功能優勢,集文本、圖像以及聲效于一體,為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間的有效互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同時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所以,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使教學內容直觀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性,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知識的探究。信息技術的應用還能夠節省教師板書書寫的時間,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教師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有更好地掌握,并采取針對的教學措施,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提升。因此,探究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對學習來說,知道如何學習的人不如喜歡學習的人,而喜歡學習的人又不如將學習作為樂趣的人。由此可見,在學習中興趣的重要性。尤其對小學生來說,其生性活潑好動,通常很難長時間保持一種學習狀態。學習需要運用大量腦力,是件苦差,如果再加上枯燥的教學方法,學生更會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是教師的首要任務。提升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是新課標提出的要求。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優化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教師通過為學生營造生動想象的教學環境,能夠使小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課堂學習中,帶動其學習的熱情,使小學語文創新課堂教學得到實現,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當課堂教學進行到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關于《美麗的南沙群島》一課相關內容的時候,雖然通過閱讀能夠使學生對課文的描寫記憶猶新,然而卻無法真正地感受到南沙群島的美麗景色。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一些圖片,或是為學生播放一些簡短的視頻,之后可以讓學生講一講他們眼中的南沙群島。
傳授于人知識,遠不如傳授于人學習知識的方法。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其不僅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方式,將知識由抽象到具體,有繁雜到簡單,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更能夠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技巧以及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科學應用信息技術,讓學生通過材料對課文進行理解,同時加之對課文的精讀以及反復閱讀燈方式開展自主探究學習,加強學生閱讀的有效性。與此同時,在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為學生構建更多自我展現的機會,并融入學生之中與其互動交流,使學生和知識之間的距離被拉近,實現互動且多維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例如,當課堂教學進行到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上關于《虎門銷煙》一課相關內容的時候,想要使學生能夠真正地了解虎門銷煙的重要意義,并加強學生熱愛祖國、抵御外辱以及拒絕毒品的意識,教師就可以在備課時通過網絡搜集與虎門銷煙相關的資料,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觀看,其中包括故事發生的背景、林則徐的相關資料以及一些歷史圖片等等。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使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得到增強,豐富閱讀方式,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充分地理解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偉大壯舉以及愛國情懷。
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的重點在于教師要掌控課文閱讀知識的延伸點。具體來說就是,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以及課堂具體教學內容,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打造能夠卡站課外閱讀的平臺,并提供多姿多彩的課外閱讀材料。加強閱讀教學的針對性以及拓展性,使大語文的教育理念得到全面的落實。
例如,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許多以“傳說或者神話”為主題的課文,例如《嫦娥奔月》《牛郎織女》《開天辟地》等等,教師可以將這些作品進行延伸并整合,上傳至班級的公共閱讀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下載閱讀。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夠真正地實現課外閱讀的延伸,不但能夠使學生的視野得到開拓,還能夠使學生的知識體系得帶鞏固,為小學生將來的語文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也應該注意,信息技術的應用應該適度,既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太過依賴,其畢竟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教師在應用的時候應該合理適當,使其作用最大化地發揮出來。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熱情被充分地調動起來,進而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推動小學生的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