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思
(貴州省黔東南州麻江縣第一中學,貴州 黔東南 557600)
主題式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上,引導學生走進創設好的情境中,學生通過完成主題任務去體會知識,體驗構建知識結構的整個過程。主題式教學法注重培育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注重提升學生們運用信息技術基本知識的技能,強調信息技術課堂與生活的融合,體現了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的高品質課堂。在主題式教學中,部分知識點綜合性、系統性較強,學生運用綜合知識與技能去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用時過長,可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來開展。如《多媒體作品的制作》這堂課以學生自主通過文、圖、聲、視頻、動畫的編輯整合完成多媒體作品的設計制作。在傳統教學中的這五種媒體處理技術是切分在各單元中的,這樣的設計會導致學生知識點脫節,其中的部分案例也不符合學生的真實生活。如果使用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高效合作一起完成多媒體作品的整合,不僅完成教學目標,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高中信息技術主題式課堂中,小組合作能力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綜合能力的提升占有重要地位。
高中生自主能力強,性格多元化,每次來微機室上課,選擇的座位都不一樣。課堂上老師需要使用小組合作進行教學時,通常都直接安排位置離得近的幾位同學搭成一組開展學習。這樣的安排會使課堂出現很多問題,例如:小組合作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義的合作。因為每次小組成員不同,無法建立一個穩定高效的學習小組,導致學生缺乏團體意識,合作學習變成了由少數幾個基礎好的同學的大包大攬,而基礎差的同學失去了參與團隊合作的勇氣,漸漸邊緣化,無事可做。小組學習氛圍散漫,學習效率低。
出現這種現象很正常,因為微機室和教室分離,所以在信息技術課上重新管理一個班級,對一周有十幾節課且分屬十幾個班級的信息技術教師來說,這是一個很頭痛的問題。可以在學期一開始就對所上班級的學生進行分組,分組遵循結構合理、均衡搭配且相對固定的原則,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性格特點進行構建。與小組成員進行溝通,根據各自特點及需求進行合理分工,注意小組間的能力搭配,使學生在合作中都能發揮出各自的優勢。這樣提前做好的課堂準備能夠保障主題式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效率。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會有各種問題出現,比如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學生無法理解導致學生學習不積極;學生在小組合作時間不會與其他小組成員進行正確溝通,互相爭吵;有的同學討論聲太大影響到其他組同學。這些問題的出現歸根結底還是教師的角色沒有發生轉變,在小組合作學習時不能把自己融入學生的學習中,及時發現課堂問題并給予學生有效地引導。要使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必須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有意識的轉變教師角色的觀念。要充當“管理者”、“促進者”、“學習顧問”及“參與者”等多種角色,不再把自己視為課堂的“權威者”,而是“合作者”。在課堂上,老師要明確學習目的及意義,精心組織好合作學習。通過選擇一個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主題創設學習氛圍,布置好合作學習的內容,安排好合作學習的時間,掌控好課堂,避免合作學習向極端方向發展。明確自己在教學中的定位,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性地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去,幫助學生明確任務,在小組進行討論時及時地給予指導與評價,培養學生友好合作意識習慣,確保小組間的討論是建立在學生們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為小組合作學習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規。
在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小組同學展示完作品后,教師要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大多數老師都是工科畢業生,語言的應用不夠靈活生動,給予學生的評價會出現概括過于籠統,詞匯過于貧乏,缺失規范意識。當學生展示了一個優秀的作品后,老師最多是一句“非常棒!大家給他鼓掌!”的評價。一開始,學生積極性很高,但沒幾節課下來,學生的熱情漸漸地冷卻下來——“棒在哪里?”老師沒有規范的強調出來作品的優點、小組成員之間的成功合作、乃至某一位同學的工作非常出色等等,那么學生也只能是象征鼓勵的響應一下老師的提議,這樣的評價對課堂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主題式教學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培養合作能力為目標。所以教師應該從多角度、多層次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除了對學生個人進行評價,也應該對小組團體合作成效進行評價;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詢問小組內成員的互評、邀請小組長對組員進行評價和各組之間的相互評價。評價范圍除了在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方面,還應包括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等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在語言上多用一些具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的規范語句。在評價的基礎上形成全體學生的共識,并帶領學生一起總結學習和合作方法,為接下來的學習活動打下基礎。
通過以上方法,可有效促進小組合作學習向正常軌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