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蘭欽
低年級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容易跳字、讀錯行,眼神飄忽不定,閱讀效果不理想,這與他們缺乏指讀的意識和習慣有關。而通過指讀的方式,可以讓學生一字一句地讀清楚,能有效地避免讀錯的情況。因而在閱讀習慣的培養中,首先看重的是學生指讀習慣的培養,不論是閱讀教材中的內容還是課外書籍,都要求學生用指讀的方式進行朗讀。例如在課堂上帶領學生朗讀教材中的課文時,要求他們坐姿端正,書本平放在課桌上,右手伸出食指放在文章每一行的下方,指到哪里讀哪里。在這個過程中觀察每個學生的指讀情況,及時地糾正錯誤的指讀方式,同時讓姿勢標準的學生當作全體成員的榜樣,表揚那些姿勢正確的學生。這樣每次讀課文時都要求學生用指讀的方式,使他們逐漸養成了指讀的習慣,讀錯的現象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在低年級小學生的意識里,閱讀是非常枯燥的,即使完成了閱讀任務,也并不了解文章中到底講述了什么內容,他們只是把文章閱覽了一遍,并沒有真正地讀在腦海里,缺乏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在語文課堂的指導中,閱讀之前會提出幾個問題,指引學生從閱讀中找到答案。比如學習新一篇的課文時,要求學生邊讀邊圈出新出現的生字,思考這些生字的拼音是什么?整篇文章中一共出現了幾個生字?提到了哪些事物?讓他們分別用橫線、波浪線、圓圈等進行標注。這樣可以培養學生批注式閱讀的習慣,使他們在閱讀中能夠思考,進行手腦并用式地閱讀,這對提高他們的閱讀效率有很大的幫助。
多樣的閱讀活動能夠讓學生獲得不同的體驗和樂趣,是彰顯學生個性的重要舉措,也是增強學生堅持閱讀行為的有效方式。課前朗讀是把讀的權利交給學生,為了能夠增強課前朗讀的效果,初始階段以任務的形式進行,要求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之后讓學生自主閱讀日常不熟悉或者還沒有完成背誦的文章,指引他們自己去找閱讀的任務。比如在一年級的課前朗讀中,要讓學生熟記單韻母、復韻母、整體認讀音節、聲母等內容,制作包含全部拼音的表格,分類展示,安排學生每天閱讀和熟記,如第一天讓學生熟記單韻母和與聲母的正確組合,第二天則閱讀和熟記復韻母和與聲母的組合,以此類推,當所有的單向組合閱讀任務完成后,再指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地閱讀,同樣要求他們用指讀和背誦的方式來完成任務,以此來增強他們對拼音的掌握能力。通過這種有目的的課前朗讀活動,為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奠定了基礎,也培養了學生每天閱讀的習慣。
要讓學生保持良好的閱讀行為,促使他們將閱讀當作每天必做的一件事,除了借助課堂的指導外,還要安排學生進行課后閱讀,增強他們自主、自覺閱讀的意識,使他們真正地喜歡上閱讀。在前面有了朗讀拼音這一鋪墊之后,學生具備了自主拼讀的能力,能夠完整地將一篇短小且帶有拼音的文章閱讀下來。在此基礎上為學生安排課外閱讀的任務,同時減少其他方面的作業量,安排學生預習第二天要學習的課文,通過拼音熟練朗讀新文章,培養他們預習的習慣。再安排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任務,可以選擇一小則故事、寓言、古詩等不同形式的內容,要求他們讀熟且能背誦下來,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展示閱讀成果,相互分享閱讀內容。這些活動中,雖然學生閱讀的速度緩慢,但能堅持下來,已成功地邁出了每天堅持閱讀的第一步,后續會繼續地鼓勵學生,繼續指導學生保持良好的閱讀行為。
總之,低年級小學生良好語文閱讀習慣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有系統的計劃和階段性的目標,作為教師更是要具備超強的耐心,采取多種有效的方式來指導學生,糾正學生閱讀的坐姿、手勢、聲音大小等,從各個角度進行修正,促使學生養成指讀、思讀的習慣,引導他們讀思想結合,讓他們把內容讀準確、讀流利,運用鼓勵的形式,增強學生堅持閱讀的決心,一步步地改善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讓學生靈活地運用技巧進行高效地閱讀,真正地讓閱讀成為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