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文化館,云南 保山 678200)
精神文化生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組成部分,文化輔導能夠滿足基層群眾對多元文化的需求。結合現階段基層群眾的實際需求,創新文化輔導內容與形式,使其能夠真正為基層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支持。
為滿足基層精神文明建設的實際需求以及配合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有序開展,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學習與個人文化修養提升兩個方面。
相比較思想政治學習來說,個人文化修養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通過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使基層群眾能夠正確分辨真、善、美,并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同時,個人文化修養的提升能夠間接影響到周邊人群,形成良好的文化學習氛圍,有助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學習,主要是為了在基層群眾中形成統一的思想認識,保證基層群眾中社會輿論的積極性、正確性,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創造良好的基層輿論環境。同時,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學習,能夠有效引導社會負面情緒的轉移,降低社會治安事件發生概率。
盡管,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過程中,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卻依然存在著些許問題,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是社會治安穩定的重要保障,通過思想政治文化輔導工作的有效開展,可以加強對基層群眾的政治思想教育,提升基層群眾的政治生態安全意識。然而,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思想政治文化輔導原則過于“絕對”,缺乏“交互式”的輔導方式對基層群眾加以引導,甚至容易起到相反作用。例如,基層群眾針對時政熱點所提出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答,單一化的閱讀報刊、觀看視頻導致思想政治意識的“絕對”統一,并非經過思考、討論后個體思想意識的一致性表現。
個體差異是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面臨的問題之一,傳統文化輔導工作多采取統一的內容與方式,這無法滿足不同個體對文化輔導的實際需求,在此情況下,文化輔導工作缺乏針對性,導致文化輔導效果并不明顯,甚至打擊了基層群眾參與文化輔導的積極性、主動性。例如,社區開展傳統民樂文化輔導,這符合中老年群體的文化需求,卻無法激起年輕人的積極性。
目前,基層群眾文化輔導主要由社區等負責,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導致文化輔導工作效果并不明顯。以戲曲文化輔導為例,大多數基層群眾文化輔導主體并不具備專業的戲曲知識,僅依靠書籍、視頻等進行文化輔導雖能夠達到一定效果,但由于內容單一、形式枯燥,群眾群參與積極性不高。
在新的歷史時期,基層群眾文化需求發生了顯著變化,針對傳統文化輔導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將從豐富文化輔導內容、創新文化輔導方式、文化輔導針對性、推動文化輔導自主意識培養、加強文化輔導主體建設四個方面努力。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傳統文化輔導內容已經無法滿足基層群眾的實際需要,為此,以社區為代表的基層單位應根據群眾需求豐富文化輔導內容,使文化輔導內容更加具有針對性。例如,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在堅持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可增加具有時代和異域特征的文化內容輔導,如社會主義和諧文化、航天文化、西洋樂器文化、新京劇文化、廣場舞文化等。通過豐富文化輔導內容,能夠有效提高基層群眾參與文化輔導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文化輔導內容的選擇方面,應注意甄別所選擇文化內容是否健康,尤其是涉及外來文化時,應避免文化意識形態矛盾帶來的影響。同時,還需要規避目前社會范圍內依然存在爭議的文化內容,為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群眾文化活動也開始朝著生態文明化的趨勢發展。很多地方政府開始把目光放的長遠,重視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設,把民族文化的傳承當作群眾文化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而且能夠積極組織多樣化的群眾文化活動,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在活動中制作彰顯地方特色的文化作品,宣傳生態文明保護先進人物和事跡,這是群眾文化發展重要基石。
我國疆域遼闊,民族文化資源豐富。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時候選擇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動,能夠讓本地群眾的參與度更高。比如,民間詩歌比賽、民間對歌賽,還有具備民族風情的潑水節、馬奶節以及駱駝文化節等,這些民族性.地域性色彩濃郁的群眾文化活動,能夠讓更多的人去了解當地的文化特色,這也是地方文化發展的重要趨勢。
在新的歷史時期,基層文化工作越來越被重視。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角度出發,通過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能夠在基層群眾中形成高度統一的思想政治認識,對社會治安穩定有著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