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容城縣南陽中學,河北 容城 071702)
教育的本質就是傳授學生知識,教學生做人的道理,使學生身心都能健康成長,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化學教學中的片面追求考試分數、題海戰術,無原則地趕進度延長復習時間等等違反教學常規的現象大量存在。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能正常發揮,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嚴重脫節,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不能完成教育所承擔的社會職能。改變這個局面,實行向素質教育轉軌。
教育界里流行著這樣一句行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于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于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
學生剛接觸化學,開始會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當學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往往會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為此我們及時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展和形成,結合書本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軼事,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發明如造紙術、火藥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學好化學知識是多么重要,他將直接關系到祖國的發展和建設。這樣做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廣闊豐富的實際生活對學生有著神奇的吸引力。如”魔棒點燈”、“火山噴發”、“燒不破的手帕”、“鬼火”等現象,常常讓人想不通,實際上這些現象都是一些化學變化的現象。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善于聯系實際,用強烈、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學生爆發思維的火花。如在講到稀有氣體,可聯系街道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燈,這些都是稀有氣體的物理性質;講到二氧化碳時,可以讓學生思考并回答如下問題:二氧化碳有什么用途?為什么滅火器可用來滅?“人工降雨”又是怎么一回事?實際上這些都是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在計到碳酸鈣這一節時,可將學生引入鐘乳石、石筍的形成;講到甲醇可聯系到前年剛發生的山西朔州假酒案,就是不法分子將甲醇兌水售出以牟取暴利;從而理解甲醇的特殊性質——毒性;在講到一氧化碳時可聯系煤氣中毒是怎么一回事從,從而引出氧化碳的毒性及如何防止煤氣中毒的相關問題;在講到鋼鐵時可提出鋼鐵如何制得的、又如何防止鋼鐵生銹等自然的、社會的、生活的實際,把學生領進化學王國里,激起學生心頭的層層浪花,蕩起學生的思維漣漪,使學生學得活潑、輕松,在學習中處處有化學、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實施素質教育應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而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學生能力培養的核心。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征,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一方面要提高構成思維能力諸要素的能力,例如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等;另一方面要提高思維的品質,例如提高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活躍性、敏捷性、創造性等。化學知識的特點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化學教育應自始至終貫穿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首先要鼓勵學生敢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于懷疑,善于質疑。有些學生不敢提出問題,有些學生不懂得提出問題,特別是提出有探究意義的問題。因此,要在化學課中進行探究學習,化學教師就必須通過課堂教學,根據教材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學中,教師應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習慣,另外要加強和改進化學實驗,給學生創造條件。教師可設計某一實驗、檢驗內容,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設計完成實驗。也可把部分課堂演示實驗直接改為學生實驗,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這有利于化學概念的形成,從而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實驗和自學能力。
創新是人類文明的源泉,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創造力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靈魂。顯然,以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為目標的創新教育才是素質教育的歸宿。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是對學生素質的較高要求,應在教學中一點一滴地培養。化學上,這種意識和能力培養的途徑也是很多的。比如化學史教育,在化學科學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化學家的任何一個發明創造以及他們所做出的貢獻,既體現了他們批判地繼承了前人的科學研究成果,又體現著他們大膽創新、勇于探索、堅持實踐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生動的化學史實,是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的最好例證。
要盡量給學生動腦、動手的機會,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發展他們的創造能力。在化學實驗教學中進行實驗裝置、實驗材料、實驗方式方法的分解、變更或重新組合,有助于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的培養。
總之,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工程,實施初中化學素質教育的有效教學策略亦有待于我們不斷去摸索,總結和提高,為培養21 世紀高素質人才而努力。倡導老師在化學教學中要大力實施素質教育,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