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姣
(邢臺市南和區和陽鎮北關學校,河北 邢臺 054400)
化歸思想是一種非常經典的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合理滲透。很多教師都會認為,小學數學教學主要是教給學生一些基礎知識,讓大家對于一些基本的數學概念有所認知。這種認識并沒有問題,但是不是太全面。隨著學生接觸的知識不斷增多,對于知識靈活應用慢慢變成重要的教學目標。在這個階段,就需要有效地對學生滲透一些數學思想,這會讓學生更靈活地利用所學的內容,并且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地實現問題的解答。這才是學生綜合數學素養的一種體現。
化歸思想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在小學數學很多概念的教學中,化歸思想便能在一定程度發揮教學輔助效用。很多概念需要一個有效的推導與演繹過程,教師要引導大家對于概念的實質產生認知。教師如果是單純地靠口頭講解,不僅效率非常低下,學生對于概念的認知也不夠深入。這個時候,化歸思想就能在一定程度發揮功效。教師可以以具體的問題著手來逐漸引入概念,進而展開概念的教學。可以在化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于概念的實質有逐步獲知,這種教學方法通常能夠發揮很好的教學成效。
以百分比這個概念的教學過程為例,這個概念對初次接觸的學生而言,理解上往往會存在障礙,為了讓學生對于概念的實質有更好的獲知,教師可以通過實例的分析展開概念教學。可以先讓學生思考如下問題:冰箱里有一塊體積為45立方厘米的冰塊,當它結成冰的時候,體積膨脹了,變成50立方厘米,求冰的體積比以前大了百分之幾?
學生學過分數的計算,經過思考可以得到這一題的分數答案為:(50-45)÷45=。
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把這個分數變成分母為100的百分數,那么答案應該為多少呢?
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對于分母為100的分數表示方法,人們會應用一個特殊的寫法,即可表示為11%。就這樣,借助這個問題的剖析引出了百分比這個概念,給學生直觀地呈現了這個概念的使用方式。這便是化歸思想的一種典型利用,通過將知識點融入到具體的問題中來逐漸推演出教學要點,推演出教學主題。
計算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核心,這也是學生一種基本的數學能力。在計算環節的教學中化歸思想也能發揮教學效用。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問題,教師要讓學生具備將復雜問題簡單化的能力,要能看到問題的實質,用最為簡便的模式找到問題的解答方案。在很多計算問題中,這種突破點體現在對于學生構建方程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培養學生具備用列方程化解計算問題的能力。方程思想本來就是化歸思想的一種體現,是十分典型的將復雜問題簡單化的過程,也是學生能力的一種體現。
以下述問題為例:有一件工程,張師傅如果獨立完成,需要花費12天的時間,李師傅如果獨立完成,需要花費15天的時間。但是張師傅生病的時候,工作效率要下降40%,而李師傅生病的時候只下降10%。現在張師傅和李師傅分別完成一個項目,工作完成時兩人的工作進度完全相同,試問張師傅和李師傅共病了幾天?
這個問題算是小學數學中較為復雜,綜合程度較高的一類問題,對于這個問題的解答需要學生具備敏銳的思維與良好的計算能力。首先,大部分學生能列出如下兩個計算式:
張師傅生病時的工作效率為12 ×(1-40%)=7.2。
李師傅生病時的工作效率為15 ×(1-10%)=13.5。
但這只是問題解答的開端,想要求出最終的答案,需要借助列方程的方式。教師可以透過有效的教學啟發讓學生找到問題的突破口,這個問題可以用幾種方式來列方程,計算的過程也不一樣。這便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計算環節中化歸思想的使用,是對于學生解題能力的一種培養與深化。
化歸思想不僅可以體現在知識的教學中,在教學后的歸納與總結環節,也能發揮其效用。教師在給學生們針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梳理與回顧時,應當有意識地利用化歸思想。這不僅能讓學生的思路更加清晰,也可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如果沒有參與數學知識總結的過程,將不能系統地理解教師總結的數學知識,也得不到驗證數學知識結構的機會。數學教師可應用化歸的方法引導學生總結數學知識系統,讓學生在總結的過程中驗證知識結構。比如,教師可引導學生總結一套分數、小數、百分數的異同,讓學生在總結的過程中驗證知識結構。合理地利用化歸思想進行知識的歸納總結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也是對于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一種有效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