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彬
(河北省黃驊市呂橋下堡學校,河北 黃驊 061104)
《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中將教學內容分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領域。其中,“綜合與實踐”是一類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
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預案設計,要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實踐條件、實踐地點、實踐時間、實踐安全等諸多因素,要審視實踐活動設計方案的可行性。
小學生受年齡、生活經驗、實踐方法能力等因素影響,因此教師設計方案要細細斟酌,力求內容學生感興趣且具體,將時間安排、地點安排、活動內容、活動形式及教師參與指導等都一一具體化,便于在實施過程中有的放矢。
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節(jié)約用水》,我設計時始終圍繞以下目標:1.通過讓學生分組合作、親自參與測量、收集整理數據、計算滴水龍頭滴水速度等,向學生滲透函數的思想方法,使學生經歷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形成實踐能力。2.在活動中,學生看課件、查閱文字資料、上網查找大量有關水資源的信息以及參與小組合作的一系列活動,通過自己靈活地分析具體資料、匯報資料,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利用網上資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充分感受信息技術對學習數學帶來的便捷作用。3.通過小組合作,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在互動交流中共同進步,獲得成功的體驗。4.使學生了解水資源的情況,增強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環(huán)保意識。課前、課中、課后緊緊圍繞此目標主題,指向于問題的解決,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得到提高,落實了實踐活動的有效性。
綜合與實踐活動課本質上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活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探索中掌握思維方法,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例如我在教學《節(jié)約用水》這節(jié)課時,課前設計了這樣四個實踐探索活動:1.學生分組合作測量一滴水的重量,測量一個滴水龍頭一分鐘的滴水量。2.觀察生活中浪費水的現(xiàn)象。3.調查自己家每個月的用水量及水費單、商洛市小學校內水龍頭的數量。4.用不同方式收集水資源的有關圖片資料、文字資料、廣告宣傳、節(jié)約用水小竅門等。學生圍繞這幾個實踐探索活動,在準備過程中,要查詢、收集、篩選資料,要調查分析,要思考測量方法并合理測量,體會測量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其實學生在進行這些準備活動的過程中,自主性得到了發(fā)揮,也是學生解決問題、自主探索的實踐過程,有些學生自己原創(chuàng)的節(jié)約用水漫畫、廣告用語及圖片資料等,也充分彰顯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樹立正確的數學觀。為了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文化價值和應用價值,在數學教學中,要強調數學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活動的素材要來自于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節(jié)約用水”這一內容時,我沒有把它簡單地作為一個知識點來教學,也沒有把結論強加給學生,而是根據教學內容,對教材進行了深加工和再創(chuàng)造,使教材更貼近學生生活。例如:利用電視、報刊及網絡等資源,搜集有關水資源的信息、圖片,生成新的教學內容,使知識的呈現(xiàn)具有科學性、趣味性和多樣性,同時讓學生在大量的信息中感受到節(jié)約用水的迫切性。學生學習的素材是從現(xiàn)實生活中產生的,如對家庭用水量及每月所付水費的調查,對生活中浪費水現(xiàn)象的觀察,以及“全校一年浪費的水夠你家用多久?”“浪費的水費能用來做什么?”等等,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學習的是“有用的數學”“生活中的數學”。
加強數學各部分內容的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是這部分學習活動的另一個重要目標。在教學《自行車里的數學》,讓學生運用所學圓、排列組合、比例等知識甚至包括物理中的運動原理,結合學生實地騎車、觀察、感受、交流等解決問題;《節(jié)約用水》學生自己設計的廣告語,部分學生還是用英語表述的,宣傳漫畫,滴水龍頭滴水量統(tǒng)計表,折現(xiàn)統(tǒng)計圖等等,這些綜合與實踐活動,都發(fā)展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同時體現(xiàn)了學科間的整合。
我們在實施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的時候,注重課前學生親歷實踐活動內容的設計,由于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是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所有學生都能親自參與活動,積極性很高,課堂上交流分享的一些內容甚至是老師都沒有想到的,這其實就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活動,這里解決的問題是在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前提下解決的,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課中的交流分享、綜合解決問題的活動體驗,課后的一些延伸活動更是學生間的合作能力、綜合運用才能得到充分發(fā)展,學生從這樣的自主數學活動中感受到自身勞動的價值,體驗參與學習數學的快樂,充分彰顯了新課程理念,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當實踐與綜合內容成為課程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時,當學生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成功時,就會使他們的意志力、自信心和不斷質疑的態(tài)度得到發(fā)展,同時將提高運用數學進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激發(fā)自主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