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慧
(連云港市革命紀念館,江蘇 連云港 222200)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轟然打響。疫情雖然阻止了人們前往博物館參觀的腳步,但卻無法阻止人們學習博物館文化,感受博物館歷史的樂趣。在此情況下,各大博物館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渠道構建博物館“云端”模式,將博物館展覽場景、圖文資料、媒體資源、社會教育活動通過“云端”進行展現,進而通過新媒體渠道來傳播博物館文化。“云端”模式不僅打破了傳統博物館與公眾互動的時空局限性,而且還促使博物館服務模式實現新媒體化發展,為公眾帶來全新的博物館參觀體驗。
內容是靈魂,但是形式可以使內容事半功倍。連云港紅色文化深厚,市革命紀念館藏文物豐富,宣教活動更是多姿多彩。紀念館不拘泥于傳統的“引進來”“走出去”,充分利用公共網絡、自媒體平臺,打造豐富多彩的“云端”宣講模式。線上展覽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向觀眾推送紅色文化;疫情期間“信仰之旅”夏令營和紅色小講解員大賽等宣教活動通過網絡順利開展;講解員通過微信客戶端、市手機廣播臺等多種形式講述抗疫先鋒人物、連云港地方史、文物故事、英雄事跡,在業界受到廣泛好評和轉發;清明期間,紀念館通過官方網站和微信開展了“網祭英烈”活動等。線上線下結合實質是思維方式的變革,接納嶄新的思維模式,將為我們在未來的博物館教育贏得寶貴的發展契機。
利用“云端”模式可以促使博物館文化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在紀念館“云宣講”項目中,宣講人員將會兼任網絡主播,向公眾進行“宣講”,并同時根據公眾的關注點與公眾達成更深層次的互動交流,增強紅色文化傳播效果。其次,通過現代VR全景、音視頻等信息技術,紀念館將線下展覽內容在線上進行全面呈現,并結合貼合公眾日常網絡燃料的互聯網語言,增強公共關注的同時,為公眾提供一個可以足不出戶便可以實現對館文化進行欣賞和解讀的線上空間【1】。
傳統的博物館公眾教育的主要服務對象通常是本地區居民,而在采用“云端”模式以后,博物館便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為全世界公眾提高公共教育服務。據科學統計,在新冠疫情期間,僅通過“抖音”一個微視頻傳播渠道,便有著每天超過4億人次的博物館瀏覽量,通過“云端”模式【2】,即便是過去沒有機會去博物館中進行參觀的人們,也可以實現通過網絡觀看全世界各地區優秀的博物館文化,進而增強博物館文化的輻射范圍。
通過“云端”實現博物館文化傳播,將可以逐步渠道過往網絡中低俗文化傳播,促使網絡文化信息更健康,降低低俗文化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其次,相對于傳統的線下瀏覽方式來說,線上“云端”瀏覽更適合如今人們快節奏式的生活方式,博物館在采用“云端”模式后,公眾將可以居家實現博物館游覽效果,再結合VR等現代信息技術,公眾甚至可以實現對特色展品的360°細節的觀看【3】。再次,相對于傳統的現場講解來說,“云端”模式中的觀看氛圍更加輕松自在,而且公眾還可以自行進行討論、解說、提問以及表達,促使公眾的游覽熱情更高,進而為博物館文化的良好傳播提供基礎。最后,“云端”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博物館管理成本,提高博物館接待能力。
雖然線上“云端”模式可以有效拓展博物館文化傳播渠道,增強傳播效果,但要明確線上“云端”模式與線下服務有著較大區別,不應完全按照線下模式中的相關內容開展線上“云端”模式,否則將會抑制“云端”模式所發揮的博物館文化傳播成效,降低公眾游覽熱情。為能夠進一步促使博物館文化實現“走出去”,本文將提出以下兩點建議。
“云端”模式作為博物館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其實際成效發揮需要博物館能夠充分把握住自身受眾的實際需求,然后根據不同受眾的實際需求特點,進行受眾區分,然后根據不同的受眾需求,采用不同的“云端”服務。以連云港市革命紀念館為例,參觀群體多樣,宣講不再是千篇一侓。例如針對青少年、兒童等群體,在制定線上云端服務時,紀念館結合青少年、兒童等群體的身心發展特點,通過動畫、視頻等方式來向受眾傳播紅色基因和文化,發揮博物館文化傳播“云端”模式的實際作用,增強受眾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認識到當今生活的來之不易。當然,想要進一步滿足用戶的多元需求,博物館還需要做好受眾的調研工作,分析受眾的實際需求特點進而開展不同的“云端”模式。
結合當今實際情況來看,青少年群眾更喜愛微博、快手、抖音等視頻平臺,所以博物館可以在開展線上“云端”模式時,對該些平臺進行充分利用,拓展博物館文化傳播渠道,進而獲取到更多的關注。此外,博物館在打造精品項目和產品過程中,還可以加入游戲、動畫等更符合青少年群體需求特征的元素內容,吸引更多的青少年群體加入到項目和活動中。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云端”模式已經成為博物館實現社會服務功能,傳播博物館文化的重要途徑和發展趨勢。因此,博物館必須要重視其“云端”模式的相關內容,充分結合自身的實際特點以及受眾需求,開展特色線上服務,促使博物館文化得到進一步傳播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