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照猛
(撫順縣林業和草原局自然資源事務服務中心,遼寧 撫順 113000)
傳統林業發展采取的是破壞性策略,樹木砍伐的重要性遠大于森林環境的修復,從而導致森林資源呈現下降的趨勢,生態環境平衡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從而引發了一系列地自然災害,這也給予了人們警醒。林業部門開始重視森林資源的保護與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時也促進了生態資源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但是因為我國人均森林資源占有量少,并且森林資源分布不均,導致森林資源破壞嚴重【1】。因此,對森林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對策進行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一,能夠使森林的生態功能得到有效地提高。森林具有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以及美化環境等作用,保護森林資源,不僅能夠避免樹木的亂砍濫發,維護林木的質量和數量,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增加森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有效降低自然災害的發生;第二,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森林資源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森林資源保護是保障森林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第三,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森林資源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夠為人們提供種類較多的森林產品,比如甲醇、松香以及各種藥材等,這些對社會發展能夠起到促進的作用。
我國雖然擁有較為豐富的森林資源,但是無論是森林覆蓋率還是人均占有量都十分有限。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數量的增長,森林的破壞情況也愈加嚴重,導致森林面積在不斷縮減,隨之而來的是很多自然災害,比如沙塵暴、泥石流等,這些自然災害會給人們的生活再來巨大的危害,甚至會對人們的生活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
盡管我國的森林資源較為豐富,但分布并不均勻,大量的森林資源集中分布在東北地區和西南地區,而其他地區森林資源較少。我國森林資源中,原料林占比較大,生態林和經濟林占比較少,往往樹木還未長成就遭到砍伐,致使幼樹占據了原料林的大部分。不僅如此,生態林老化現象較為嚴重,而且由于得不到有效的養護,導致大量生態林木死亡,目前所存活的生態林木樹種較為單一【2】。
森林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出了重要作用,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是十分可觀的,但是因為林木生長周期較長,在管理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精力,所以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面對這種情況,國家需要對林業政策做出相應的調整,積極完善造林和護林的制度,并且為造林企業給予補助。稅收政策上也要進行相應的調整,無論是培養生態林的企業還是生產非木質產品的企業,都要實施適當的稅收減免。另外,如果企業正在開展的建設項目對林業結構優化能夠起到促進作用的話,林業部門應從多方面予以大力的支持,確保建設項目能夠順利地開展【3】。
想要落實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需要結合現實情況制定具有科學合理性的法規,并且要提高人們森林資源保護的意識,這樣也能夠使生態環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在制定法規的過程中,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并且要將生態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樣才能夠對森林物種的多樣性進行有效的維護,促使森林生態系統能夠得到良性循環。在對森林資源進行管理時,要不斷提高森林資源的質量,促進森林生態系統功能作用的發揮,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林業的發展。
森林有著天然的生態環境,也是天然的旅游資源,林業部門要調整森林的管理模式,需要對森林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從而實現森林的多功能發展,這樣森林資源也能夠獲得充分且合理的利用。林業部門可以對森林中限定區域進行開發,培育種植珍稀植物,提高森林的觀賞價值,也可以對野生動物進行繁育養殖,不僅能夠為森林動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間,還能夠實現對瀕危物種的有效保護。
綜上所述,森林資源是我國寶貴的自然資源,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環境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提出,要重新認識森林資源的重要性,并且要嚴格控制森林的砍伐現象,可以通過制定制度和政策等形式對森林資源加強維護和管理,從而實現對森林資源的有效保護。除此以外,要對森林資源結構進行合理優化,利用先進技術實現對森林資源的合理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