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蕾
(淄博職業學院,山東 淄博 255300)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我們拓展了交流溝通的平臺、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打破了知識傳播的壁壘,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社會性問題,比如在高校內,就出現了一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虛擬世界的情況,他們極有可能會被不良信息影響、侵害、誘導、利用,因此在新形勢下,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群體思想的健康發展、政治素質的穩步提升,不斷強化學校網絡方面的安全保衛工作,否則會給校園及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甚至貽害無窮。
近年來,學生通過網絡途徑被騙取錢財的案件時有發生,因此學校安保部門應當意識到,傳統的安保模式必須要進行改革,以適應飛速發展的網絡時代,從而更好地保障學生的安全。
互聯網為不同的人進行跨越地區、時區、年齡、國籍、種族、信仰等全方位的交流提供了方便,為人們了解世界、增加知識、增長見識、便捷日常生活提供了快速便利的渠道,實現了足不出戶也可盡覽天下之事的愿想。
在互聯網上,小到今日米價菜價、美食推薦、商品優惠......大到國家政策、國際形勢、科技信息......內容涵蓋了金融、藝術、科學、民生、教育、文化、飲食、風俗、經濟等多方面,兼具廣度和深度。來自不同國家、民族,有著不同信仰、價值觀、道德觀、生活習慣的各色人等,可以在互聯網上盡情交流、暢所欲言。
在互聯網上,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你可以盡情張揚你的個性、抒發你的情懷、傾訴你的煩悶、分享你的見解......不論你的社會地位、宗教信仰、膚色、國籍、性別、年齡,大家都是平等的網絡世界中的一員。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有一定的身份,如兒女,學生,員工,同事等等,但是網絡世界中,沒有了現實中的限制,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愛好或者當時的心情去扮演不同的角色,自由的決定自己在網上的人設。你所看到的,只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那個他(她),而網絡的另一頭,誰知道是什么樣子!
在我國的眾多高校中,有部分高校領導以及保衛工作負責人,并沒有意識到網絡給學生們帶來的潛在威脅,目前還停留在傳統的以校園保衛、巡邏為主的保衛模式,在開展網絡保衛工作方面相對滯后、辦法不多。
互聯網是新技術,尤其近幾年發展迅速,學校可能意識到了網絡對學生的潛在威脅,但是由于技術跟不上或者人手不夠等原因,保衛工作做不到全面有效,對網絡上的不良信息不能及時有效的清除,或及時有針對性地予以糾正,以及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由于一般學校都做不到從源頭上屏蔽不良信息,所以如何及時發現、清除不良信息;如何在學生受到侵害前,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安全意識,引導學生自覺遠離不良信息;如何在學生受到不良信息危害后,幫助學生減少損失,疏導學生心理......這都是學校應該要考慮做到的。目前的現狀是學校沒有很好地幫助學生樹立網絡安全意識、監控不到位、教育引導不利,導致學生財產被騙事件時有發生。
近年來,隨著高校不斷擴招,在校生人數劇增;學生的防范意識不強,自我保護能力不足,不穩定因素增多,盜竊、打架斗毆等惡性事件(案件)的發生,占用了大量的校園警力資源,嚴重影響了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秩序,對學生的心理也會產生不良影響,處理工作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學生及家長對學校有看法或怨言,學校及安保人員的壓力可想而知。
剛剛步入大學的學生們,對社會充滿了好奇,很多學生出于想要鍛煉自己、勤工儉學、提前了解就業前景等原因,利用網絡選擇兼職打工、社會實踐、實習等方面的訊息。但由于網絡的特殊性,難免會有不法分子利用學生的稚嫩騙取錢財,甚至騙學生加入傳銷、邪教等組織。歸根到底,還是由于在開放型的大環境下,學生們的社會經驗不足,防范意識弱,安全意識不強,學校的應對手段不夠多、針對性不強。
高校擴招,對廣大的莘莘學子來說,大學的門檻不再是高不可攀。但現實問題是,社會工作崗位沒有明顯增加,有的專業崗位甚至是逐年減少。因此,學生畢業后面臨的就業壓力很大,學生在校求學期間耳濡目染,就要考慮以后的職業規劃和就業問題,難免會有很大的壓力,加之家庭、社會、交友、學習等多方面壓累積、遞增下,有的學生不會排解分化,很容易誘發心理問題,出現心理扭曲,甚至引發心理變態,造成學生自閉、抑郁、自殺、傷人等,更有甚者還會荒廢學業,走上違法亂紀、犯罪的道路。
網絡世界與現實社會有很大的差別,部分學生沉迷于虛擬世界,分不清虛擬世界與現實的界限,導致精神萎靡不振,整天逃課、上網打游戲,無心學習。
當今世界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政治團體和宗教組織,他們會想方設法去宣傳自己的宗旨、信仰、理念,但有的信仰理念對于高校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有著阻礙甚至顛覆作用。長久以來,西方和敵對勢力往往會借助于一些宣傳媒介,向高校學生傳播自由化思想、西方價值觀,與我們爭奪意識形態陣地。因此,需要學校在防止西方和敵對勢力利用網絡對學生進行滲透這一方面,加大監督、管理、保衛工作的力度,確保主動權在我們手里。
由于網絡信息的開放性,黃色信息、網絡犯罪以及暴力案件對大學生的侵害更為容易和直接,程度也與日俱增。各類網絡游戲的聲效、色彩、情節愈發逼真,設計更符合年輕人的口味,有的充斥著所謂的“暴力美學”;色情信息以及網站更像是蒼蠅逐臭,無孔不入、防不勝防,加上青年學生的好奇心重、自制力不強,很容易受到影響,形成暴力、污穢的思想傾向,成為校園甚至社會的不安全因素。
校園網是全校師生進行工作學習、資源共享、信息公布的重要平臺。但在滿足師生工作學習需求的同時,不法分子利用網絡發布有害信息、造謠傳謠的情況經常出現,信息泄露事件也時有發生。不良信息會嚴重影響學生的思想健康發展,導致他們形成反社會傾向。信息泄露則會導致我們黨、國家、政府的核心利益被反動勢力或有不良用心的人利用,讓我們遭受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學校一定要認識到,加強校園網信息安全工作是重要且必要的。
學校應加強校園內部網絡管理系統的建設,引進專業技術人員,加強與政府和上級網絡主管部門的溝通交流,從技術上、源頭上進行甄別、篩選,及時清除不良信息,減少學生接觸不良信息的機率;對于學生不正確的言論要做到及時發現、準確研判、把準方向、嚴肅批判、正確引導,大力弘揚正能量。
利用網絡、座談、報告、主題班會等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宣傳手段,幫主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理念,增強學生辨別不良信息的能力,自覺抵御不良信息的侵害,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論,不輕易被帶節奏,爭做一個有素質、高素質的網民,自由而自律的在網絡世界獲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組織多種多樣的社團活動,豐富學生的周末及業余時間,減少學生宅在寢室的時間和沉迷網絡世界的時間,讓學生更多地參與現實活動、更多地接觸老師和同學,讓學生們體驗到現實的美好。
網絡的快速發展給我們的生活等各方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它所帶來的危害也不容忽視;高校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我們必須牢牢占據思想和意識形態的最高地,對于他們的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需要引起高度重視,防止他們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因此,高校必須要不斷加強網絡方面的安全保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