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珍
(江西省南昌航空大學附屬學校,江西 南昌 330000)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用來形容地理學科教學的目標再合適不過了。初中地理學科是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諸多方面,內容全面,對學生認識世界、認識祖國、認識鄉情,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對學生的終身發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但由于地理學科不參加中考或中考分數占比太低,導致家長和學生都不重視,地理學科已經名副其實地成為了邊緣化學科,有的學生對地理學科毫無興趣。擺在教師面前的現實矛盾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綜合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借助“微課”的優勢,打造有趣的、有吸引力的地理教學課堂,是化解以上矛盾的有效途徑。
微課,是微型課程的簡稱,是一種以視頻(課例片段)為載體的新型教學資源。它將傳統的文字講解式變為視頻、圖片以及音頻教學資源的融合,是一種結構化的數字教學資源。微課有以下特點:一是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微課持續時間一般為5-8 分鐘。時間短的優勢,在于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二是主題突出,指向明確。微課主要突出反映教學中的某個重點或難點知識,目標明確、主題突出、內容精簡干練。通常一個微課只有一個主題,有利于學生清晰地掌握和理解知識。三是資源多樣,情境真實。微課資源豐富多樣,可以就地取材,源自于現實生活,也可以進行實驗模擬操作,有助于開闊學生視野,汲取更多知識。四是半結構化,易于擴充。微課以“微”的形式,“精”的內涵,追求“妙”的整體效果,其內容結構外顯化特征顯著,便于應用微課教學的教師擴充微課的內容。
評價地理學科教學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嘗試從兩個方面用微課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地理學科產生了興趣,便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并在這門課中有所建樹。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愛好如果不能觸動思維、內心、靈魂就不會帶來益處,教師應把每個學生引向興趣的發源地”。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是地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與目標。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新課的導入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至關重要,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教師應該在教學設計的導入這個環節上下工夫,設計好奇的導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帶著一顆好奇的心去探索地理科學神奇的領域。例如,在引入《大洲和大洋》新課內容時,用《從太空看地球》的微課,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內容主要是人類進入太空的第一個宇航員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宇宙飛船繞地球軌道遨游時的所見所說,“我能夠清楚地分辨出大陸、島嶼、河流、水庫和大地的輪廓。我第一次親眼見到了地球表面的形態。地平線呈現出一片異常美麗的景色,淡藍色的暈圈環抱著地球,與黑色的天空交融在一起。”尤里·加加林從太空中望見地球表面70%左右的部分都是水,只有30%左右的部分才是人類主要生活的陸地,所以他說“人類給地球取錯了名字,不該叫它地球,應叫它水球。”讓學生通過這個微課對地球的海陸分布有一個大概的認識,激發學生探索新課所要學習的有關地球海陸分布特點的好奇與興趣。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人們常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它跟歷史、物理、生物、化學等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尤其是一些歷史事件中蘊含著豐富多彩的地理知識,往往會使一些歷史人物具有神秘色彩,留下傳奇故事。例如火燒赤壁事件中,諸葛亮就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識打敗了強大的曹軍。公元208 年,為了抗衡曹操,孫權劉備結成同盟,在諸葛亮等的運籌帷幄下,巧“借”東風,最終一把大火把曹軍戰艦為灰燼,諸葛亮是如何借東風的,其實跟他本人懂天文曉地理密切相關。在二戰的諾曼底登陸作戰中,盟軍充分分析了登陸期間的天氣情況,抓住英吉利海峽大風暴間隙的12 個小時風平浪靜的好天氣發起登陸作戰,打了德軍一個措手不及。在學習《多變的天氣》時,制作這類既有故事情節又有地理知識的微課作為課程導入,會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入新課后,學生已進入愉快的學習情景,怎樣使激發起的學習興趣穩定延續,達到“課進行,趣更濃”的目的呢?對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真實、生動、有趣的材料能夠有效地深化理解所學內容。講授“中國的交通”時,可以以教材提供的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管道運輸的發展等為時間線,將中央電視臺播放的《新中國輝煌70 年的發展成就》圖片和視頻融進微課講述,以時代見證者的方式生動講解地理知識。這樣就把教材的“死”知識變“活”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得到強化。地理學科包含的知識內容十分豐富,可以說包羅萬象,上至天文,下至地質、地貌。僅靠教師的語言描述很難理解宏觀和微觀的地理現象和事物,因此教學中應采用融多媒體素材于一體的微課,讓學生如身臨其境,受到極大的感染,化難為易,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穩定學生的學習興趣,樂學地理。
初中地理新課程理念歸結到一點,就是要學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倡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生活內容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時刻注意聯系生活,聯系熱點新聞,聯系學生在初中這個年齡段感興趣的事物,聯系家鄉的實際,給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注入新鮮血液,賦予生活的氣息。微課以其短小精悍、修改方便、及時,易于擴充的特點,可以及時將這些生活中的熱點、趣事、時事、身邊事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感受地理的魅力和神奇,持續鞏固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總之,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導入新課,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利用微課對地理知識點進行靈活講解,穩定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