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存
(重慶市巫山縣福田小學,重慶 404700)
數學知識廣泛存在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如商場打折、買賣交易等都需要數學思維和數學知識的支持,小學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時,要善于發現學生實際生活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使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原理,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從而促使學生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與掌握小學數學學科知識內容,并將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如,教師可將課后作業布置為“計算學生家中的水電燃氣費用;讓學生根據家中的室內面積計算裝修需要多少塊地磚;讓學生根據所在城市的綠化面積,與樹苗的行距間距等計算實現城市綠化需要多少株樹苗……”等等與學生現實生活相關的問題,這樣比起傳統的計算“小明多久能追上小強,泳池注水”等應用題能更方便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得到提高。
由于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會受到年齡的制約,對于邏輯性較強的數學問題理解常仍停留在表面,使得學生常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容易出現失誤,學習能力得不到提高,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但小學數學問題不僅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內容,還是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主要措施,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思考能力具有深刻性。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向學生提出指向性較強的問題,從而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維發展。
如,在為學生講解“垂線”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讓學生先畫出兩條直線,并向學生提問“如何證明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存在垂線?”等問題,為學生指明思考方向,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深度;又或者在教授“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時,為學生設置“將一個棱長為10cm 的正方體挖去一個棱長為2cm 的正方體后,其表面積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的問題,并要求學生通過畫圖或觀察模型進行思考后再作答,學生在思考與交流后便會得出“挖去位置不同,表面積的變化也不盡相同”的結論,學生在通過思考的過程中便會發現問題本質,從而培養了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生活能力,思維也更加具有深刻性。
作為新時代小學教師要充分合理的應用現代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養成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數學模型是一種用數學語言將數學思維和假設條件表達出來的數學結構,學生通過數學模型能夠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從而提升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
以小學數學應用題“用電電價為每度0.58 元,小強家本月使用了200度電,問小強家本月應交電費為多少元?”為例,教師首先可引導學生明確題目中所給出的條件,即電費單價和用電數量;其次,再向學生提問“問題所求的是?”學生便會給出“小強家的電費總價”的答案。學生通過教師這種方式的引導便會對此類型應用題形成:單價*數量=總價的數學模型,在以后遇到該類型問題時便會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解決問題和理解問題的能力便會得到提高。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學生更容易在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中接受新事物并獲得新知識。因此,教師便可充分發揮小學生的這一天性,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創設實踐環節,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并在探尋與摸索中培養對數學的興趣,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有利于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
比如,在為學生講解“計算梯形面積”這一知識內容時,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堂中畫出一個梯形,學生在繪圖的過程中便會對梯形圖案的基本特征形成整體的理解,教師再引導學生利用學過的“平行四邊形推導公式”對梯形面積得計算公式進行推導。這種教學方式更好的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也會更加深刻。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對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要在小學學科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要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促使學生在小學階段就能夠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對自己的未來發展具有更加明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