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暢暢 陳祥平
(濟寧學院,山東 濟寧 273155)
在線教育是通過應用信息科技和互聯網技術進行內容傳播和快速學習的方法,屬于“互聯網+”時代下的泛網絡化教育,借助網絡視頻同學們可以隨時隨地的學習,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改變學生固定的接受教育與知識的方式,具有更靈活更主動的特點。
特殊時期突如其來改變了高等學校正常教學秩序,使得教學工作的實施面臨著嚴峻挑戰,隨之而來的大學生的學習模式也不得不發生變化。網課平臺發揮在線教育的天然優勢,實現“線下課堂”到“線上課堂”的融合和遷移。,合理利用線下課堂與網絡資源學習的有效學習模式,解決大學生在信息學習資源與傳統學習資源中遇到的問題,在數據信息化時代下實現對互聯網學習資源的共享與合理利用。
線上直播課堂靈活便利,有時效性又可以重復回看,還可以在線討論答疑,學習更具有彈性。多媒體環境下的線上學習,實現了文字,音頻,數字,圖形的有效結合,學生可以有效、直觀的獲取信息資源。線上學習模式有效提高同學們的視野,足不出戶就可以與外界環境進行思想交流。
網絡學習資源豐富:慕課、省聯盟平臺課、微課等各種形式線上學習資源琳瑯滿目,為學生提供了海量的,有價值的學習素材。線上學習可以在老師指導下,甄選適合學生基礎及教材特點的視頻資源,采取課前QQ推送、課下預習等多種方式,合理有效地利用優質網絡資源,將在線課堂學習與線上自學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單一的線上直播課確實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師生之間缺少面對面心神交流,教師長時間單方面的語言輸出讓學生感覺單調乏味,家庭學習條件不足也會影響,時間長了,學生也會產生疲憊感,影響學習效果。另外網課無法體現學習者個體化差異,做不到兼顧每個人,在針對性、有效評價上有所欠缺。
學習環境的影響,來自于教方面的因素:受師生交流困難的影響,無法根據學生的反應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靈活性、應變性較差。來自于學方面的因素:家中的網絡信號不好、手機流量限速導致網課卡頓、部分偏遠地區沒有網絡覆蓋等等
新學期伊始,我們回歸了校園生活,如何更好地將二者結合起來,提高學習效率?這都是我們將要面臨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特殊期間的線上學習,培養了我們合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的能力,我們可以根據課堂學習進度,在中國大學慕課、省聯盟平臺課程等資源中選取有關課程進行線上學習,學習中的問題可以在線討論、向老師請教、與同學一起討論等,不同的資源課程有不同的理解,既從不同側面增加了對知識的理解又開拓了視野,還提高了我們的自學能力。
特殊期間的在線學習模式,讓我們積累了與專業知識有關的應用案例、知識的發展脈絡、應用前景等,及提高了學習興趣又增加了學習的動力。回歸校園后,我們可以開展第二課堂,建立討論小組,定期進行交流、研討,將專業學習與興趣學習相結合。
特殊時期的直播教學,有時老師講解速度快、自己網絡慢、不同的學習環境等的影響,會造成學生難以當堂消化所學知識,難以全面記住老師所將知識點。每當同學們想重新溫故一下學習知識時,下課后可以選擇合適的時間與地點通過回看進行補習遺漏的知識,或者通過班級群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這種模式已經養成習慣,這種良好的習慣可以延伸下來,課下及時跟進復習總結,采取“分組制、帶動化”由點帶面,通過QQ 創建學習小組,營造學習氛圍,提高效率,不留“夾生飯、隔夜菜”。
特殊時期給我們的社會、生活、學習都帶來巨大變化,學習模式的改變,實質上就是對“有效學習”的探索與提升,如何讓“有效學習”發揮最大化優勢?作為學生,我們如何從特殊期間學習中總結、汲取對我們有用的方法,如何去適應后特殊時期教學方法的改變帶給我們的影響,如何探尋適合自己的有效學習途徑,如何能夠學習自覺、生活自律,這都是我們大學生面臨的重要問題和需要我們進行思考的問題。希望我們每一個同學能在今后的學習中盡快適應線上線下學習模式,促進自主學習模式的形成,認真學習好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