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昱君
(武夷山旅游職業中專學校,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學前教育專業對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每年都會輸送很多高素質人才,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也日益增強,要求學前教育應在全國進行普及,使幼兒都可以獲得健康的身心發展,以及提高幼兒的智力和實踐能力。現如今,大眾的生活水平逐漸增高,所以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要求也更高了,而通過啦啦操訓練,幼兒可以提高參與積極性,提高訓練效率,從而能夠促進學生提高審美意識、形體氣質等。不僅如此,對學生的文化意識也有積極的影響。下面的內容圍繞在學前教育專業中融入啦啦操教學的方法展開探討,希望能給各位教學者提供一些參考。
啦啦操的形態之美能滿足人們的視覺美要求,觀賞啦啦操的過程更像是觀看一場藝術表演,對學前教育學生的藝術形象有很好的塑造力。世界每一個民族都有自身獨特的文化,對美也有獨特的認知,如果僅僅是形體美,不能稱之為真正的美。啦啦操演員通過準確的動作和自己的思想傳達出藝術的氣息,如果能夠將啦啦操藝術的形體美特征表達出來,其表達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啦啦操表演的媒介,人體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通過人體的氣息、眼神和精神等,使啦啦操能夠傳達出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生命力。因此,啦啦操演員應將情感和精神貫徹到表演中,讓啦啦操盡顯動作之美和神態之美。啦啦操演員還應在表演中傳遞出眼神和精神以及氣息等,這樣的表演效果會更加靈動,能充分展現旺盛的生命力和律動的美感,每位啦啦操演員都十分追求韻態之美。
啦啦操通過設計人的一系列動作和造型等,使學生感受到啦啦操的美感,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的情緒表達能力得到增強。由于學生存在不同的審美能力,在啦啦操的觀賞過程中獲得的審美體驗也各不相同,對此教師應為學生科普啦啦操的文化起源和背景等,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啦啦操的內涵。為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不同民族和地區的文化特色,在啦啦操中融入這些元素,比如在啦啦操中融入傣族舞蹈的獨特動作,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在啦啦操的訓練當中,主要以肢體作為表達方式,將自身的情感以及訓練時的音樂和自身的肢體動作等相互融合,能夠使啦啦操增添無窮的魅力,可以使我們體會啦啦操傳遞的情感。肢體動作可以隨著音樂的起伏而變化,可以讓人感受到動態之美,也能夠使啦啦操傳達出力量。教師還可以在啦啦操中引入傳統文化元素,比如馬頭琴和古箏等等,更使啦啦操更具魅力,還能夠創新啦啦操的表演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自主加入到創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解和文化理解能力,還能讓學生在創編過程中展現創造力和想象力。除此之外,如果能在啦啦操中融入民族樂器、動作和情感等,可以使啦啦操更具自己的特色,還可以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
校園文化以育人為宗旨,以校園為教學空間,重在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生活空間,使文化更好的滲透到教學中。在學前教育專業應用啦啦操活動,能讓學生在鍛煉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隨著立德樹人理念的提出,將啦啦操教學指導和德育教育內容相結合,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拓展教學資源,使教育指導體系更加完整,從而令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獲得健康的身心發展。教師除了在學校內教授學生啦啦操技能外,也可以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啦啦操比賽,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舞蹈能力,還可以突出學前教育專業的特色,以及使學生形成協作意識。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對啦啦操的內容進行拓展,當學生創新一套屬于自己特色的啦啦操后,教師可在教室播放學生指定的音樂,學生輪流將自己創作的姿態和動作呈現出來,展現自己的藝術魅力。結合學生的改編能力和表演能力進行評比,并給予優勝者相應的物質獎勵,使比賽增添趣味性。
總之,在學前教育專業融入啦啦操元素,可以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還可以展現自身的個性。教師要明確培養的目光,做好教學準備作,讓學生感受到啦啦操的藝術魅力,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更加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