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俊鋒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龍布中心小學,江西 贛州 342100)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對文化的素養,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思想得到全面的發展,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重點培養學生邏輯能力,特別是提高學生思維靈活性、批判性和創造性等。通過開展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活動,有助于提升學生創造力、想象力與觀察力等,教育人員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審美能力等能力。這些都是可以在學生今后的人生中起到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并使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為將來的學習內容打下一個扎實的基礎。
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環境是必要的因素。在以往的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只是按照書本講解知識,或在黑板上隨意繪畫,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參與相關的課堂活動,其參與度不強,積極性不高。由此可以看出,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課堂沉悶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致不高,自由創作也無從談起。要想解決此問題,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創作氛圍。創作氛圍的營造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而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有關。因此,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起點,營造良好的創作氛圍。以“恐龍世界”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初,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侏羅紀公園》的電影片段。恐龍一出現,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很多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為恐龍的龐大身軀折服。其次,學生圍繞恐龍激烈地討論起來,課堂氛圍活躍。當學生進入了積極的學習狀態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討他們想象中的恐龍和電影中的恐龍的區別。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描繪想象中的恐龍。在此任務的引導下,學生會自由想象恐龍的形象,自主創作,從而為發展創作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根據上文對美術創造力內涵的界定的分析可以看出,發散思維是學生形成美術創造力的基礎。小學生的想象力豐富,小學階段是他們形成發散思維的關鍵時期。在組織小學美術教學活動時,教師既要以學生為本,又要立足學生的發展特點,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同時根據教學所需,給予學生創造的機會,驅動學生自由想象。為了實現這一點,在實施美術教學活動時,教師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是要以教材為依據,創設探究情境,驅動學生觀察、想象。如,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初,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圓形,據此引導學生猜測老師接下來要畫什么。受到想象力的驅動,學生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如西瓜、電風扇等。教師先肯定學生的想象行為,接著繼續繪畫,不斷地增加線條,鼓勵學生繼續想象。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在不斷地想象中獲得對畫中的線條的感性認知,輕松地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而且潛移默化地發展了想象力和美術創造力。
美術創作除了需要有適宜的環境、讓學生具備發散思維,還要讓學生找到創作靈感。在缺失靈感的情況下,即使環境適宜、學生擁有發散性思維,美術創作也會存在一定的阻礙。美術創造力的養成與記憶表象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記憶表象,幫助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創作知識,自主地加工記憶表象,開展創作。要想實現這一點,教師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活動時,需要重視美術欣賞課,嘗試為學生呈現一些具有啟發性的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欣賞作品,積累作品的創作理念,增強美術創作認知,建立美術創作自信心。以“捏泥巴”為例,該節課旨在引導學生探究各種泥器物的制作方法,讓學生通過捏泥巴、玩泥巴,了解我國古今的陶藝作品,激發其創作欲望。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先利用實物展示的方式向學生呈現小兔子、小烏龜等造型的陶藝作品,并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感受泥制物品的質感。在視覺、觸覺的作用下,學生會建立起對陶藝的感性認知。接著,教師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泥巴,將其變換形狀。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在想象力的促使下,學生通過揉、捏、壓、搓、切、攥等手法,捏出不同形狀的事物,同時也掌握了捏泥巴的方法。學生在切身體驗的過程中體驗到捏泥巴的樂趣,創造力獲得了發展。
在新課改背景下,課堂不再是學生學習美術的唯一場所。美術新課程標準指出,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打破課堂的空間局限,將學生引入廣闊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開闊視野、發散思維,自主地將所思、所想通過美術創作呈現出來,從而激發學生發現美、表達美的能力,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在組織小學美術教學活動時,要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引導學生回歸生活,鼓勵學生切身體驗,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自由創作,潛移默化地發展美術創造力。在手工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活動主題,如“五彩繽紛的花園”“漫步踏空”“漫游生活”等,鼓勵學生根據活動主題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從生活中自主地選擇活動材料,并利用裁剪、粘貼等方式,靈活地運用這些材料,以創作出不同的作品。在開放的創作活動與體驗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自主體驗的機會,而且可以通過切身的體驗,發散思維,自由創作,提升創造力。
總之,在組織小學美術教學活動時,教師要立足課改要求,形成對美術創造力的正確認知,結合影響美術創造力培養的因素,重視培養學生的美術創造力,采取多樣的手段,幫助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的過程中欣賞作品、體驗生活、發散思維、自由創作,通過實踐提升美術創造力,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