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菲
慢性心衰是多種心血管疾病發展的中末端,多發生于老年患者,是一個慢性進展性的過程,隨病情進展,最終導致心臟功能完全喪失,從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正常人隨年齡增加,心臟泵血能力逐漸減弱,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臟泵血功能相對于正常人下降更為嚴重[1,2]。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完全喪失泵血功能。因此對此疾病應早期干預,臨床上應在患者對癥治療基礎上予以運動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對治療有較好的輔助作用。本院對近期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開展研究,現將研究結果進行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間收入院治療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100例做為此次的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常規組與康復組,各50例。常規組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70~81歲,平均年齡(75.71±3.79)歲;心功能分級:Ⅱ級27例、Ⅲ級15例、Ⅳ級8例。康復組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70~79歲,平均年齡(74.77±3.16)歲;心功能分級:Ⅱ級26例、Ⅲ級17例、Ⅳ級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強心、利尿、吸氧、控血壓、控血糖等常規治療。常規組予以常規護理干預,監測生命體征,絕對臥床休息,對患者用藥情況進行觀察,做好患者心理護理,及時疏導患者緊張情緒,向患者講解疾病及用藥知識,取得患者的配合。康復組在常規干預的基礎上增加運動康復干預:心功能Ⅱ級患者,在保證患者充分休息,充分睡眠質量的基礎上,鼓勵患者適當活動,可戶外行走500~1000 m/d,再進行1~2層上樓梯鍛煉,2次/d,根據患者病情可適當增加或減少。心功能Ⅲ級患者,應增加臥床時間,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宜在床邊進行移步練習,站立練習,5~10 min/次,3次/d,如無不適每日適當增加練習時間;心功能Ⅳ級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日常生活由護士協助完成,對關節進行被動活動,5~10 min/次,4次/d,如病情好轉,變為關節主動活動床邊站立等,逐步增加活動量。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心率、收縮壓及左室射血分數。②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應用本院自制的生活質量評分表,包括肢體功能、社交功能、語言功能、認知功能及自理能力五項內容,共計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高。③比較兩組患者的心功能康復效果。顯效:癥狀消失、心率正常、心功能改善≥2級,左室射血分數提高≥20%,心影明顯縮小;有效:臨床癥狀減輕,心功能改善≥1級,左室射血分數提高≥1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好轉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心率、收縮壓、左室射血分數對比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心率、收縮壓、左室射血分數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康復組患者的心率、收縮壓均低于常規組,左室射血分數高于常規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康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93.12±4.96)分明顯高于常規組的(88.01±3.81)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對比 干預后,康復組患者的康復總有效率94%明顯高于常規組的8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心率、收縮壓、左室射血分數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心率、收縮壓、左室射血分數對比(±s)
注:與常規組干預后對比,aP<0.05;1 mm Hg=0.133 kPa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注:與常規組干預后對比,aP<0.05

表3 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對比(n,%)
慢性心衰常見于老年患者,因老年人身體素質差,各器官功能減退,日常生活中運動不足,導致心臟功能逐漸減退,傳統的護理方法往往要求患者臥床休息,此方案會使患者身體素質逐漸變差,而且會使患者產生消極情緒,喪失患者治療的信心,不利于疾病的恢復[3-5]。運動康復干預是新型的康復干預方法,可根據患者心功能的不同進行不同級別的運動鍛煉,可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增強血管效率,增加冠狀動脈血液量,有效調節心肌供應能力,使臨床治療效果提高,患者體力恢復,生活質量提高,并且能消除患者不良情緒,使患者交感神經興奮性提高,血管舒張因子釋放增加,血管舒張,心臟負荷降低,利于疾病康復[6,7]。運動康復護理計劃中,運動鍛煉與患者心臟功能進行動態聯系,患者心功能等級發生變化時,隨時對運動方案進行調整,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康復效果[8,9]。
此次研究發現,干預后,康復組患者的心率、收縮壓均低于常規組,左室射血分數高于常規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干預后,康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93.12±4.96)分明顯高于常規組的(88.01±3.81)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干預后,康復組患者的康復總有效率94%明顯高于常規組的8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說明運動康復干預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具有較好的治療輔助作用,此研究結果與劉玉志等[1]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應用運動康復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臟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利于疾病更好地控制,值得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