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第一中學 凌雨初
微課是指按照課程標準教學實驗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微課來源于教師的課堂教學,是教師授課過程的電子濃縮版或課件精華版。
微課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的新興手段,正在走進廣大中小學校。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更要把微課應用于自己的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實效,從而進一步提升個人的學科專業素養。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總目標,但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學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問題主要在于以下兩個方面。
1.學生間的信息技術水平差異大。受城鄉環境、學校條件、家庭背景、升學考試等因素的制約,不同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接受和掌握能力存在較大差異。進入高中后,學生的學習情況呈兩極分化,基礎較好的學生能迅速完成教師教授的內容,而基礎較差的學生跟不上教學節奏。這樣便導致教學效果得不到有效保證。
2.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差。新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上多采用任務驅動、問題探究等教學模式。但由于現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課時少,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差,即使任務驅動、問題探究等理念先進的教學方法也無法吸引其注意力。
在實際教學中,我為學生準備了補弱微課、教學微課和提升微課等三種類型的微課。
1.補弱微課
補弱微課是解決信息技術基礎薄弱學生學習的最好途徑。將學生沒有學過但高中階段不會講授的內容或學生初中沒有掌握的內容制作成補弱微課,讓學生在完成課堂教學內容之余能有選擇性地進行學習,以彌補他們在知識上的缺陷和操作上的生疏。如鍵盤操作微課、鼠標操作微課、計算機發展史微課等。
2.教學微課
教學微課主要是將本節課的知識點制作成微課,學生通過微課能順利地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微課根據不同的需要又可分為導入型微課和教學型微課。
導入型微課可以通過新課導入環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傳統的利用音樂、圖片、文字等形式導入新課相比,用微課導入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量身定制”,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精心選擇素材,打造具有個人特色的導入型微課。

教學型微課是針對本節課知識的重點、難點、疑點制作成的微課。由于種種原因,教師對教學重點、難點、疑點的把握和講解難以做到盡善盡美,教學型微課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課堂的高效率。如信息的基本特征微課、表格數據圖形化微課等。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信息技術課都需要制作這類微課。如作品展示評析課采用教師面對面講授效果會更好,理論性較強的知識內容、操作性知識等則可考慮結合微課進行講解,在教師講解之后學生能重復查看,從而達到鞏固、掌握知識的目的。
3.提升微課
提升微課是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準備的,用來存放遷移和拓展的知識,指引學生去探索更高深的知識和更廣闊的領域。如word中的郵件合并微課、excel 中的相對定位和絕對定位微課等。
1.內容選取合理,語言簡潔、規范。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大多實踐性較強,如何用簡潔、規范的語言以及合適、流暢的操作示范把知識點講解透徹,是教師制作微課前必須下的功夫。
2.力求創新。微課作為新的教學手段被引入課堂,要能讓學生眼前一亮,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在信息技術課上,學校為每個學生都配備一臺電腦,沒有新意的微課易讓學生開小差。
總之,微課給信息技術教學帶來了許多驚喜,讓課堂充滿活力。用好微課,也能使其成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