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微創新”,就是對產品或服務進行微小的改動,使其更合理或更符合客戶需求。在企業中,小發明、小創造、小改革都是“微創新”的具體體現。由于重視開展職工“微創新”活動,并千方百計帶領或激發職工開展“微創新”活動,企業從中獲得了或多或少的經濟或社會效益。在此,本刊邀請了不同行業的干部職工,談談他們企業是如何開展職工“微創新”活動的。

北京首發養護公司工會副主席 郭強
鼓勵職工創新實現共贏共發展
在企業中開展職工“微創新”活動,不但職工能獲益,企業也可從中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北京首發公路養護工程有限公司現承擔著北京市境內19條、共計958公里高速(城市快速)公路的防汛除雪、清掃保潔、養護維修、應急搶險、清障救援、路燈照明系統維護,及泵站、隧道配電站的管理和養護任務,業務范圍廣,使用的設備、技術種類多。但隨著養護維修不中斷交通、導改時間受限,及施工安全、技術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使得在首都標準下購置的日常道路養護維修設備、工具,已經遠遠滿足不了社會公眾對公路維養安全、高效、有效的技術要求。
運營中遇到的新問題是“微創新”的關注點,為給職工參與“微創新”搭建平臺,助推職業發展,讓業務經驗、技術成果向實際應用轉化,首發養護公司工會研究制定了《職工創新管理辦法》,明確了職工創新的方向、工作計劃、工作考評、費用支持、激勵機制等措施,制定了有隊伍、有項目、有費用、有評價、有總結、有獎勵的“六有”目標實施標準。
《職工創新管理辦法》的出臺,激發了廣大一線職工技改技革和小創新小發明的主觀能動性。道路養護一線職工在工作之余,對在實際操作中費時費力或使用后會產生污染和浪費現象的現有機械、工具,憑借工作經驗和自有技術動手進行革新。革新內容也從對現有設備局部的小改小革,擴展到新工具、新技術的發明創造。幾年來,公司多名職工自創研發了橋梁伸縮縫“微創”修復法、燈桿清洗粉刷機器人、無人搖旗機等40余項創新成果,取得了13項實用新型專利和3項發明專利的創新成果。
為進一步激發職工的積極性,形成創新的合力,公司工會整合內部創新資源,同時注重借助外部資源,采取與高等院校合作、企業間聯動等方式開展創新。通過資源整合,提升了創新成果品質,提高了創新效率。目前,公司內直接參與創新項目攻關人員達到80余人,與高等院校合作項目2個,與企業合作項目8個。同時,公司工會結合企業生產實際注重創新成果的推廣應運。如今,創新成果已逐漸從各基層生產單位向全公司推廣,并逐步走向社會。在此基礎上,首發養護公司工會還加強對創新工作的宣傳,營造精益求精的良好氛圍。
通過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和宣傳、獎勵,職工的自身價值得到體現。職工從中也感受到了勞動強度降低,自身安全保障提高,勞動效率也大幅增強。對于公司而言,企業效益、生產安全、服務保障、社會形象全面提升。同時,工會工作得到黨政領導更多的指導幫助支持,得到職工的熱情參與、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進一步讓企業匠心文化和創新文化的內涵深入人心。

北京住總集團工會副主席 劉貫奇
創新讓職工與企業共享發展
改革要創新,企業發展更要創新,企業未來的競爭本質上講就是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有發展和生存的空間,企業才能充滿活力。
創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內容。只有不斷創新,不斷追求極致,像打造藝術品一樣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標,才能具備和體現時代所要求的工匠精神。推進職工創新工作,就是在培育職工的工匠精神,是對工匠精神的推崇與弘揚。更何況,創新的同時,還可以激發職工潛力,提高職工崗位工作能力和水平,進而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水平,最終增加企業經營效益,促進企業高效發展。
北京住總集團工會始終立足于圍繞企業中心,積極推動職工創新工作,團結引領廣大職工為企業生產經營發揮主力軍作用。自2015年,工會就制定了旨在調動廣大職工崗位創新、發明創造、小改小革積極性的《北京住總集團職工“微創新”推進管理試行辦法》,規定了獎勵范圍、評定原則、獎勵標準和評審流程。
為了使這項工作真正落實,北京住總集團工會專門建立了“微創新”組織領導體系,完善制度建設,并在二級單位、項目部普遍創建職工創新工作室,打造職工創新的平臺與載體,為職工提供施展才能的舞臺。同時,《北京住總集團微創新管理試行辦法》中還明確了獎勵范圍和獎勵標準,對取得創新成果的行為進行表彰,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鼓勵,以調動廣大職工崗位創新、發明創造、小改小革的積極性。此外,集團工會及時對職工取得的創新成果進行認定、推廣和使用,及時提煉、總結先進的創新經驗,在集團內部推廣使用,擴大創新成果效益,使職工勞有所得、勞有所獲,有價值感、有歸屬感;及時發現和挖掘人才,培養先進,樹立典型,營造尊重創造、崇尚先進、勞動光榮的良好氛圍。
幾年來,北京住總集團共產生和應用“微創新”成果462項,在促管理、保安全,提質量、增效益,強品牌、助營銷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創新成果產生過程中,許多職工也因此立足本職崗位,勤于思考、刻苦鉆研、敢于嘗試,為企業的技術進步和效益提高作出了積極貢獻,成為企業的先進典型和人才。由此可知,通過工會系統的組織領導,激發職工創新精神,凝聚職工智慧,激發正能量,培養一支優秀、創新、有職業精神,來之能戰、來之會戰、戰之能勝的生力軍隊伍,無論是對實現“企業夢”還是“中國夢”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北京地鐵機電分公司第一項目部安全質量管理室工程師 譚鐵仁
從創新工作室入手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微創新”是伴隨著互聯網技術進步而涌現出的創新思維,“微創新”具有漸進式創新與突破式創新的特征:一方面實現著對現有產品、服務、流程的積極改進、完善,持續提升創新能力、取得創新成果;另一方面,“微創新”可以引發由量變到質變的累積效應,即打破以往的技術、流程和組織格局,建立新的技術、流程和組織格局,并在顧客價值傳遞方面實現顯著跳躍,實現飛躍式發展。
北京地鐵機電分公司承擔著15條地鐵線路,460公里274座車站的站臺門、電扶梯、通風空調、給排水等八類系統機電設備設施的維護保養、更新改造、新線開通、技術開發的工作任務,擁有2400余人的工程技術和維修技能人員隊伍。為實現北京地鐵“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企業愿景,機電公司積極引導職工投身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依托創新工作室開展“微創新”活動,調動廣大職工參與創新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公司以技術專家組、管理專家組、技能專家組為創新工作提供技術和管理支持,選拔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工作經驗和技術創新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勞動模范、管理人員,組建電扶梯、站臺門、板卡維修三個創新工作室開展“微創新”活動,并在制度、經費、器材、人員、獎勵機制上給予工作室充分的保障。
以譚鐵仁創新工作室為例,工作室主要在站臺門“微創新”上下功夫。地鐵站臺門是安裝在車站站臺邊緣,由電動滑動門、固定門等組成的連續屏障,是機電一體化高技術設備。該技術由國外引進,在國產化的過程中,設備或多或少存在功能和制造上的缺陷與瑕疵,故障率偏高。針對故障頻發的站臺門電磁鎖部件,工作室的技術人員和優秀工人不斷進行技術攻關。在對不同廠家、不同型號的電磁鎖進行百萬次無故障運行測試后,最終掌握了諸多技術瓶頸和難點的機理,實現電磁鎖無故障運行次數突破200萬次大關。
自2011年成立以來,譚鐵仁創新工作室完成了《地鐵6號線三期站臺門電磁鎖研發與應用》等8項企業級科研項目,其中《北京地鐵5號線全高屏蔽門重要信息記錄裝置》獲得2013年度北京市總工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授予的“首都職工自主創新成果三等獎”。創新工作室核心成員發表《地鐵站臺門安全回路的可靠性研究》 《軌道交通電磁鎖系統優化設計》等論文12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通過“微創新”活動取得發明專利授權1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32項。
由此可見,依托職工創新工作室,“微創新”活動不僅能夠提升設備運行服務質量,更能提高職工動手、動腦的自身素質。

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冷加工分廠軋鋼班班長 葛如軍
“微創新”可使經濟效益積少成多
當今社會,改革創新被視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是人類進步的一大推手。總之,提到“創新”一詞,人們第一反應總是“高大上”的、離我們普通人比較疏遠的。
作為一名普通的軋鋼班班長,我已經在軋鋼這個崗位上干了25年。對于創新,我有自己的理解。創新既可以是宏大的,但也可以是“微小”的。通過與班組同事一起,我們在自己的工作中進行了許多“微小”的創新,而這些小創新在節能降耗、安全生產、產品質量提升等方面凸顯出巨大效益。
鋼帶軋制過程中,需要對軋機輥系進行潤滑,以保證軋制順利進行。在過去生產中,需要操作人員用刷子將潤滑劑涂在軋輥表面,這種方式既不安全,又無法保證均勻的潤滑效果。在與同事討論后,我們對操作過程進行了“微小”的創新——在鋼帶下面懸掛一個油壺,將一個轉輪放置在油壺中,通過輪子轉動就可以將潤滑劑均勻地涂在材料表面,這樣既解放了操作人員、降低了安全風險,又保證了涂油質量。
修磨鋼帶時需要清除吸附層和氧化層,使鋼帶裸露出新鮮的表面呈微細的顆粒狀或纖維狀。之前,不同寬度的鋼帶采用同一規格的砂帶進行修磨,雖然能保證修磨質量但也造成了輔料的巨大浪費。針對此問題,我從設備特性入手,結合輔料的使用情況及產品質量要求,做出小規模的“創新”——改變設備原有設計結構,并對參數進行了調整,實現了不同規格的鋼帶對應不同規格的砂帶進行修磨的操作模式。這樣,在保證了產品質量的同時,降低了輔料消耗。
公司大力提倡這種合理化的“微創新”,每季度對各單位申報的合理化建議實施效果評審,對實施效果好的建議進行公示、獎勵,激發了職工動腦、動手,從微小處著手的熱情。這樣的形式既體現了我們班組新時代青年的標準:要有學習過硬本領、創新的思想信念,立足崗位實干、彰顯奮斗的行為,又要把這種創新精神以“師帶徒”的形式傳遞下去。
通過實踐,我認為,“微創新”就是立足于我們每個人的工作,從小處著眼,即使是完成最基礎、最普通的工作,也可以利用我們的經驗,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激發組員精進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提出小改善、小發明、小創意,進而一點一點地提高我們的工作效果,完善我們的不足之處。通過“微創新”,雖然不能一步到位,但通過積少成多,最終我們的工作都可以達到一個新高度。

北京建工博海建設有限公司百萬莊項目部副主任工程師 劉文憑
企業微創新之路需要良好沃土培育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通過創新實現提質增效是企業脫穎勝出的一個重要手段,而如何有效激勵項目部職工參與創新工作,則是考驗項目部創新機制的重要指標。北京建工博海公司百萬莊項目部在施工實踐中,就探索出一條良性的“微創新+”的新路。
集思廣益,善于采納,眾人拾柴火焰高。在百萬莊項目部,每半個月都會有一次技術碰頭會,也是一場思維碰撞的“頭腦風暴”,來自施工、科技、質量、測量、商務各個系統的人員齊聚一堂,暢所欲言。在一次技術碰頭會上,項目部經理對現場的進度不滿,他認為項目旋挖成孔灌注樁施工進度過慢。由于現場的兩個澆筑流水段是并行施工的,靠得比較近,每當一個流水段在吊裝格構梁的時候,另外一個流水段就需要暫停作業。來自生產一線施工職工經過不斷地集思廣益后,提出可以在東南方向重新開辟一個作業面,調一支施工隊過去,改變目前靠得太近掣肘的局面。經過各個系統的論證,這一條來自現場施工的建議得到了采納,新的方案很快制訂了出來。經過這一調整,該項目的兩個施工流水段平均每周可以多澆筑四根格構柱,一個小小的施工方案創新,成功為項目節省了寶貴工期20余天。
不論職級,不問身份,“逮到耗子,就是好貓”。百萬莊項目部的管理團隊信奉一條準則:“不管白貓黑貓,逮到耗子就是好貓。”無論是來自一線的施工工人,還是項目部主任工程師,只要能有好的點子指導施工,提升效率,都會被采納。在項目進行格構柱測量定點的時候,受到超深基坑及預應力魚腹梁鋼支撐布置因素影響,格構柱方位轉向角度各異的限制,無法保證格構柱施工定位合格率,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技術測量人員。最后,項目部技術測量人員在一線施工的老師傅、農民工那里找到了答案。通過向老師傅虛心求教,他們根據現場情況自制了格構柱測量定位架,成功解決了格構柱施工定位合格率不到位的現象。通過格構柱測量定位架的配合使用,施工的效率得到了提高,不僅節省了施工成本,也充分保證了施工的質量。這一個來自一線工人智慧的自制格構柱測量定位架,也成功通過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的評審,轉化為了科技質量的創新成果。
入場施工3年來,北京建工博海公司項目部已經打造出了一支富有活力的年輕化、專業化、創新型的技術人才隊伍。他們把施工現場當成“實驗室”,把辦公室當成“充電站”,勇于嘗試各種新想法。項目部也探索出了一條“微創新+”的新路,使項目施工質量進度有了明顯提高,而且降低了施工成本。

長安汽車北京公司工會干事 李迎春
集合小創新就是大效能
過去,提起創新,總是與重大的科研項目、精英科研人員分不開。然而,進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期,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創新的內涵正悄然發生變化,生產一線的班組職工成了“微創新”的主體。
長期以來,長安汽車北京公司把職工創新作為一項長期重點工作來抓,推進職工創新,提升職工隊伍素質,打造工匠型人才,堅持在創新攻關中解決難題,在創新中提升技能,助力企業發展。
首先,公司通過合理化建議提報的方式,鼓勵職工從自身業務出發,結合“三性五要素”原則,每月上傳合理化建議,營造“人人都是創新者,人人都是改善達人”的氛圍。公司設有合理化建議專業評審團隊,通過對人、機、料、法、環等要素的綜合分析,最終對有效的合理化建議進行跟蹤并實施,對被采納的合理化建議提出者進行物質獎勵,形成改良改善的良好氛圍。
其次,公司每季度組織召開改良改善案例發布會,公司領導當評委,讓職工感受到公司對合理化建議的重視,每年度還會開展合理化建議抽獎活動。這樣一來,一方面給職工提供了展示的平臺,讓他們敢于上臺推廣自己的改善創新;另一方面,通過案例闡述,讓更多的職工學習好的做法。創新無大小,只要你樂于發現,勇于創新,你將有機會成為下一個讓人矚目的發布者。合理化建議的發布在公司上下營造了良好氛圍,鼓勵著全體職工持續提出建設性的合理化建議。截止目前,今年共收集合理化建議3009條,節創3500萬元,參與提報率100%。
此外,作為制造業,長安汽車北京公司在生產制造工作中,不僅有建議還有可行方案,如工具的改進、自制小工具、模塊的優化、3D打印零部件、純水水箱的材質替換等小方法的創新,不僅精益了流程還節創了價值。2020年,長安汽車北京公司制造類總結精益改善案例1600余例,節創超1600萬元。通過邊創新實踐、邊總結固化、邊學習借鑒,營造全員精益改善氛圍,基于各業務領域創新改善總結最佳實踐135項,推廣其他基地最佳實踐29項,節創金額100余萬元,推廣率44.6%。
而這種小發明小創造在長安汽車北京公司還有很多,隨著合理化建議、改良改善案例發布會等活動的深入扎實開展,必然使職工內心對自己所從事的工種、崗位、事業產生強烈的追求,追求的能動性以及其價值的實現又會從內心形成一種自我的信任與肯定,主人翁感也油然而生。
職工創新不僅為企業帶來效益,也在打造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高技能人才隊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創新沒有休止符,下一步,長安汽車北京公司將繼續深化,全力打造以“空間支持、技術援助、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經費支持”的“五位一體”綜合創新平臺,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