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龍
老周叫周維彬,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王店鎮桃花村的一名貧困戶。
不過那是以前,現在就連他自己都不承認自己是貧困戶了,因為他發了“羊”財,已經實實在在地脫了貧。
走訪,遇到熱心的老周
老周是潁州區水利局負責幫扶的貧困戶。2016年開始,區水利局分別委派兩名同志駐村幫扶和入戶幫扶,一晃就是四年。
初秋的一個上午,天高氣爽,陽光明媚。我與負責入戶幫扶老周的同事一起到老周家走訪。一入村子,花團錦簇,屋舍儼然,平坦寬闊的水泥路上浩浩蕩蕩駛過十余輛婚車,原來他所在的村子里一家人正在辦喜事,村子里洋溢著喜慶歡樂的氣氛。
而幾年前,這個村子還是典型的貧困村,村莊雜亂,垃圾遍地,道路損毀嚴重,甭說開車,就是步行都不方便。短短幾年,如鳳凰涅槃一般,桃花村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
老周正在熱心給人家幫忙,聽說我們來了,滿頭大汗地就跑了回來。一見面,他就忙著掏出煙來,遞給同事,然后又遞給我。我推遲了,他又遞過來一瓶冰綠茶。
“這個可以吧,天熱,喝了解渴!”
我是不愛喝飲料的,但是他的熱情,如同這初秋里依舊炎熱的天氣,讓我無法拒絕。
這時,老周的愛人也回來了,她是一個勤勞能干、熱情質樸的農村婦女,她堅持要我們進院子里歇歇。我正好也想看看他家羊養得如何,于是就跟著她走進了院子。
每次走進老周家的院子里,我都有一種恍惚之感,這種感覺來源于他家院子里的一種濃濃的味道——養羊的味道。小時候我家也養羊,我對這種味道特別熟悉而又親切,所以,每次站在他家院子里,我都會感覺自己恍惚間又回到了童年時鄉下的那座土屋。
“還有多少只羊啊?”我問老周。
“存欄60只!”老周滿面微笑地回答我。
我吃了一驚,要知道,四年前他家存欄的羊才4只。
蛻變,從四年前開始
四年前,老周嗜酒成性,在當地可是個名人。每天從早晨到晚上,一天三頓,頓頓必喝。所以每次見到他,幾乎都能看到一個滿身酒氣、胡言亂語的人。
我在2017年開始到桃花村扶貧,因為我幫扶的貧困戶和同事幫扶的貧困戶在同一個方向,所以我們有時會結伴走訪,于是就認識了老周。
“除了喝爛酒,旁的啥也不做!”
第一次和同事去他家走訪的時候,同事告訴我。事實也的確如此。當時他正在村民家和一群人在亂侃,滿身酒氣,走路東倒西歪,差點撞到了我身上。
村子里還流傳著一個關于他的笑話,這個笑話也恰恰佐證了他過去的生活狀態。
因為老周整天都是醉酒狀態,渾渾噩噩的,總是記不住同事的名字,最后自己也感覺不好意思了,索性就把同事的照片放大,與偉人、明星的照片一同掛到墻上,每天早晨起床后都逼迫自己看看照片,念念名字。
常年酗酒,好吃懶做,不務正業,是村里人給老周貼的標簽,這些劣習也讓他家的生活變得拮據、困難起來。
老周的心里根深蒂固著一種典型的懶漢思想。國家推行精準扶貧政策之后,老周認為好機會來了,以后能和其他貧困戶一樣,靠政府救濟就能奔上小康了,所以多次到村里要求給予扶貧幫扶。
考慮到老周的年齡以及他家的實際情況,他本人自身的內生動力又不足,常年酗酒身體不好,于是村里就給他申報了貧困戶。但是在他如何能實現穩定脫貧的問題上,村里傷透了腦筋。
政府推行種養產業項目助力貧困戶精準脫貧之后,結合老周身體不好、不能從事種植業的實際情況,潁州區水利局一班人深入老周家,開展了多次的實地調研。
“你不知道,你局的領導經常來我家走訪,我都煩了,弄得我感覺自己在人家面前很沒面子。”
這是老周不止一次和我說過的話。他是個要面子的人。大凡要面子的人,內心都會有一種向上、向善的心。
多年來好吃懶做的他,開始很拒絕從事種養項目。他要求把種養項目補助的資金直接打給他,至于他養什么,政府不要過問。
同事不厭其煩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一次做不通兩次,兩次做不通三次、四次、五次。正是因為幫扶責任人的細心、耐心,最終說服了他,答應了從事養殖項目,靠自己的雙手精準脫貧。
但是誰也沒想到,這還真就改變了老周,也改變了他的生活。
老周的“養羊經”
靠產業扶持政策,村子里其他貧困戶有養雞養鴨的,老周家領養了4只羊。
看著眼前4只活蹦亂跳的羊崽,老周找到了生活的方向。雖然還是飲酒,但是已經很少再看到他醉酒了。
“你不知道,當我第一次看到自己養的老蜚羊懷孕了以后,我就像自己懷孕了似的,心里很激動。我要養好它們。”老周很會敘話,無論是過去的胡攪蠻纏,還是現在的樂觀開心,他總有說不完的話。
領養了羊后,他一改往日的吊兒郎當,和妻子一道開始四處去收集別人家丟棄的紅芋秧子、玉米秸稈等,拉回到自己家的院子里儲藏。院子里放不下,就一點點弄到樓頂堆放。這些就地取材的粗飼料,給他省去了很多的養殖成本。他只需購買一些精飼料摻進去就行了。
不得不承認,老周是個很精明、有思想的人。幾年的養羊經歷,他給自己總結出了三條“養羊經”:
一是只存欄成年“蜚羊”,也就是母羊。“蜚羊”可以育仔繁殖,在不用購買幼羊的情況下快速提高存欄量。而“結戶羊”也就是公羊食量大,一旦成年之后養殖成本高,所以要當年出欄。
二是不賣羊羔,也就是未成年羊。用他的話說,賣羊羔雖然出欄快,但是由于太小,重量輕,所以單只羊的售價不多,收益就會少。
三是不殺羊。老周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他的心里,自己養的羊就是自己的孩子,所以他從來不宰殺任何一只自己飼養的羊。
也就是靠著他的這三條養羊經,他的羊從4只,發展到第二年的十幾只,進而發展到當前的60多只,規模逐年增大,收入逐年增加,產業實現了良性循環,給他個人和家庭的生活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老周的院子在農村算是比較大的,四合院的結構,沿路樓房坐南朝北,用于住宿,而后院東、南、西三面的平房和鋼架棚就全部用于養羊了。
走進了院子,我看到東側的一間廂房里單獨養著一只“蜚羊”。這是老周給懷孕或者剛產仔的蜚羊單獨開的“包間”,門口三只幼羊臥在地上,有的在打盹,有的在咀嚼,一個個憨態可掬,于是我掏出手機,想拍幾張照片。
老周的愛人看到了,走過來說,想拍照我給你把羊都喊出來,那拍著才好看呢。
說完,老周愛人就走到西側的幾間房子門前,一間間把門打開,然后就看到幾十只羊潮水一般同時涌了出來,瞬間整個院子全是羊,“咩咩咩”的叫聲在院子里此起彼伏,煞是熱鬧。
我趕忙打開手機攝像頭,對著群羊就拍了起來。而老周見我在攝像,很自然地就開始了他的“激情表演”。
只見他,像一位將軍一樣,立在陽光下,立在他的“士兵”中間,揮動著左右手臂,指揮著,大聲地命令著。而他的這些特殊的士兵,竟似真的懂了他的指揮,三五個一堆,各自在自己的飼料盆里有序地進食著。偶爾一兩只幼羊調皮搗蛋,跳起來趴在成羊身上往里擠。
老周的愛人則不停地往各個飼料盆里添加著飼料和水。
老周兩口子與他們的這些羊,在秋日明媚的陽光下組成了一幅溫馨的畫面,讓我忍不住不停地摁著快門鍵,留下了一個個溫暖動人的瞬間。
“羊氣”起來的老周
“老周,現在的羊多少錢一斤啊?”看著老周兩口子忙碌的身影,我邊拍照,邊問老周。
“20塊錢一斤呢!”
“那你準備賣多少只?”
“等到冬天交九了,每只羊差不多就能60斤以上,到時候除了蜚羊全部賣了。”
“好賣嗎?”
“好賣,每年都不夠賣的。”
老周很自豪,也很快樂。說心里話,我在和老周進行對話的時候,自己也被他內心自然流露出來的快樂帶動著,感染著,一種興奮、愉悅的心情沐浴著我的周身。
“那你今年收入不少啊?”我跟著問。
“是呢,幾萬塊錢吧,達到小康了。”
“其他貧困戶養得怎么樣?”
“他們的幾只羊,喂大了后當年就全賣了,結果到現在一只羊都沒了。我不賣,都留下來發展壯大。他們吃的是政府供的一次性自來水,政府不給供了就沒水吃了。我吃的可是井水,自己不停地往外泉水呢!”
老周的“自來水”“井水”的比喻很貼切,也很生動,讓我和同事忍不住都笑出了聲。
我想起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古訓。
精準扶貧其實不單單要靠政府,貧困戶自身的脫貧理念問題一樣很重要。像老周這樣知道增強自身內生動力的貧困戶,脫貧對他們來說只是時間問題。
“老周,你這下一步有啥目標沒?”我問他。
“今年到年底,爭取存欄90只羊。”還沒等老周回答,他的愛人搶先回答起來。
“我現在很知足,也很幸福。感謝黨,感謝習近平總書記。前幾天他來阜陽視察,可惜俺沒看到。要是看到了,俺就給他鞠躬,感謝他給俺貧困戶送來了這么好的政策。”老周愛人話音剛落,老周接著說了起來。
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阜陽視察慰問王家壩蓄洪區災情以及災后自救情況,老周得知消息后,早早趕到路邊守候,想當面感謝總書記。雖然沒能實現,但是遠遠地看著車隊駛過,他激動得心潮澎湃。他說,總書記那么忙,心里卻永遠惦記著困難群眾,他一定要養好自己的羊,不能給總書記添亂。
幾乎每次來老周家,我們不需要引導,不需要提醒,他都會不停地說很多感激黨、感激政府的話。他的話,以及話語中流露出來的感激之情,是發自肺腑的,是自然迸發,沒有一絲的矯飾和虛偽。
“那你還喝酒不?”同事問了一句。
“喝啊,日子好了更要喝,但是少喝。我要把身體保養好,才能享受今后的幸福生活啊。”他笑著說。
老周兩年前曾經因為心腦血管疾病病了一場,他深知身體之于幸福的含義。
“羊氣”起來的老周說這些話的時候,那些羊緊緊地圍在他的身邊,連同他的愛人,都在我的手機鏡頭里鮮活著,生動著。
我忍不住認真看了一眼老周和他的羊們。他這幾年的變化,我是見證了的,我驚訝于他脫胎換骨的變化,也欣喜著他的變化,更深深地感動著他的變化。
毋庸置疑,他的變化,雖然只是發生在這片土地上某個角落的一個微小的鏡頭,卻是中國扶貧攻堅大計一個現實而又鮮活的寫照,更是一個精彩而又動人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