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澤楷
摘要: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中國亟需重返國際舞臺為國內的經濟建設提供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第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提出了新中國自己全新的外交政策,開啟了新中國外交史的新篇章,并且對中國發展至今的外交方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外交? 毛澤東主席? 國際關系
一、創建獨立自主的新型外交關系
1949年新中國成立,毛澤東主席把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形成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運用到中國的對外關系中,創造性的提出了新中國外交要“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并且獨立自主,奠定了當代中國外交的基礎。
去除舊中國恥辱外交的影響(“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另起爐灶”的涵義是“不受過去任何屈辱的外交傳統所束縛”,(《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8),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44頁。)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涵義是,要在徹底清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控制權及其影響之后,再讓外國客人進來,我們要在互相尊重主權和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簡單來說,“另起爐灶”側重的是“趕出去”,而“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側重的是“請進來”。
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侵犯我國主權、干涉我國內政(“一邊倒”、獨立自主)
建國之初,由于美國政府推行與中國革命為敵的政策,毛澤東主席提出了“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堅定地站在蘇聯“老大哥”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這一政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蘇聯成為了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1950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為我國最初十年的經濟建設提供了一個相對良好的國際環境。當時,中國與蘇聯結盟是戰略上的聯合,目的是“保障人民革命勝利成果和反對內外敵人復辟陰謀的斗爭中不致處于孤立地位”。(《毛澤東選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6頁。)目的是威懾各資本主義國家,但并不意味著可以允許蘇聯干涉中國內政,對中國指手畫腳。事實上,中國在處理對蘇關系中,仍然保持了新中國外交的獨立自主地位,從未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做出過有損主權的讓步。
二、審時度勢,維護世界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們向往和平,但又不相信和平,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很快就要爆發,全世界人民都陷入了恐慌之中,中國人民也不例外。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主席通過對國際形勢的冷靜觀察,正確地得出了戰爭危險雖然存在、但世界和平力量將壓倒戰爭力量,特別是原子戰爭有可能被推遲或被制止,和平可以得到維持的觀點。他說:“爭取和平是我們的共同目的。現在我們還不能說和平可以永久地維持,我們先說維持15—20年的和平環境是可能的。原子戰爭不好,不打這個戰爭是有可能的。”(1959年10月14日《毛澤東會見波蘭黨政代表團團長薩瓦茨基等人的談話》)。這些結論給當時正處于戰爭恐慌中的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以希望,表明了中國人民把制止戰爭、維護世界和平,作為新中國外交的最大目標和愿望。
三、發展同亞非拉國家的友好合作
50年代中期,毛澤東主席敏銳地注意到,亞非拉地區一些新興民族主義國家的力量正在發展壯大,逐漸會成為影響世界格局的一股新興勢力。經過一系列嚴密的思考和討論,毛澤東主席提出我們交朋友的重點應該是亞非拉等新興民族獨立國家。毛澤東把支持亞非拉人民反帝、反殖民主義、反霸,把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的斗爭,看作是中國人民份內的責任。在1956年9月15日召開的中共八大開幕式上,毛澤東宣布:“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國的民族獨立解放運動,以及世界上一切國家的和平運動和正義斗爭,我們都必須給以積極的支持。”
四、巨大的成效,深遠的影響
1949年,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建立之時,只有屈指可數的十幾個國家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經過二十幾年的艱苦奮斗,當1976年毛澤東逝世時,世界上已有110個國家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并且開展了廣泛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往來。
首先,在1949—1976年期間,在毛澤東主席的指導下,我國沉著應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堅持獨立自主的新型外交,逐步在國際上站穩腳跟,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成為了世界上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第二,中國堅定地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習近平主席曾應德國科爾伯基金會邀請,在柏林發表重要演講時指出:“幾十年來,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干涉別國內政,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我們在政策上是這樣規定的、制度上是這樣設計的,在實踐中更是一直這樣做的。習近平表示,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而是從歷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結論,是思想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一。"社會主義中國用實踐向全世界表明,中國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永遠不稱霸。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
第三,繼續加強同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的合作。習近平主席曾在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時特別強調中國的外交要著眼亞非拉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命運相連,就任國家主席以來,習近平遍訪亞非拉,高度重視與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的關系。因此可見,鞏固和加強與廣大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仍然是中國外交的基本立足點。
毛澤東外交思想給當代中國的外交留下了許多啟示,獨立自主、反對霸權主義、加強同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的合作等。中國能有今天外交事業上的新局面,離不開毛澤東主席的奠基。歲月不淹,值得指出,當今的中國已經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習近平主席的領導下,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大國外交政策,中華民族在國際上的民族自信空前高漲,并且有理由相信中國外交的未來會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