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亞坤
摘要:1869年竣工的太平洋鐵路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而在這個偉大工程中勤勞勇敢的華工貢獻巨大。本文回顧梳理了國內關于鐵路華工研究的學術成果,認為國內的鐵路華工研究在資料的挖掘和多學科視野的開拓方面均大有推進,并越來越多的從僑鄉視角研究華工群體。
關鍵詞:太平洋鐵路;筑路華工;華人華僑研究
1869 年 5 月 10日,美國第一條橫貫北美大陸的中央太平洋鐵路和聯合太平洋鐵路宣布完工,這是美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中國的數萬名華工參與了這一偉大的歷史工程,為鐵路的提前通車默默勞作,更有許多同胞因此獻出了珍貴的生命。然而,這樣的付出卻換來了極不公平的回報。1882 年一紙《排華法案》開啟了長達61年的驅逐華人運動。對美國鐵路華工這段學術史進行梳理回顧,既可以使歷史銘記先輩同胞們的偉大功勛和勤勞勇敢,也能啟迪教育美國和中國人民, 成為美中人民互助互惠、攜手發展的可貴教材。
美國學者對這一課題的研究起步較早,學術話題主要是由美國學界在引領,,但在敘事過程中,國外學者對華人的偏見難免流露筆端,大部分國外學者認為,中國人因循守舊,受的教育太過狹隘。而且,在美國鐵路華工并不作為研究主體出現,學者們研究鐵路華工也多是為了贊揚橫貫大陸鐵路這一偉大工程,鐵路華工處于邊緣的狀態。相較之下,國內對美國鐵路華工的研究雖然起步晚,但研究細致、視角廣闊,總的來說,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關注早
改革開放前,受國情和史料約束,我國國內的鐵路華工研究成果不多。梁啟超最早在文章中提到了華工對美國金礦開發、鐵路修建的貢獻:“加罅寬尼之繁盛,實吾中國人血汗所造出之世界也。何也?無金礦,無鐵路則無加罅寬尼,而加罅寬尼之金礦、鐵路,皆自中國人之手而開采、而建筑者也。”認為是勤勞勇敢的國人打開了美國新世界的大門。
改革開放后,美國原始檔案的獲得已非難事,美國學者的研究成果陸續在國內翻譯流傳,更多學者參與進美國鐵路華工研究中去,并取得了頗多成果。由盧文迪、彭家禮等合編的《華工出國史料匯編》第七輯詳盡整合了丁韙良、梁啟超、陳匡民等關于在美華工的研究成果,收錄了許多時人留下的原始資料,史料價值和可讀性極高。王寅的研究另辟蹊徑,他用工程學知識對中央太平洋鐵路的具體路段進行了詳細的解釋與介紹,其中著重分析了華工修建階段的千難萬險,為鐵道史研究提供素材。文章還引述了不少當時美國鐵路管理層及媒體報紙對華工的客觀贊揚,多方面論證華工不可磨滅的功勛,也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人們對該問題的感知深度。
二、21世紀以來鐵路華工研究漸熱
21 世紀,學者們對美國鐵路華工的研究更加細致化,在資料的挖掘和多學科視野的開拓方面均有所推進。學者黃安年編著的《沉默的道釘》是這一時期較為亮眼的成果,作者搜集美國和國內的網絡、官媒、紙媒報道, 整理了1000多幅珍貴圖片和數以百萬計的檔案資料。2010年,黃安年對該書進行文字增補以彌補該書文字介紹不足的缺陷,共31篇學術論文被收錄其中,前半部分分析在美化工的生活、勞動狀況,后半部分整理學術研究成果并對后續研究提出中肯建議,認為接下來的華工研究應多“從地方志、鄉志、族譜、家譜中仔細查找資料”。
中國大陸第一本以鐵路華工為研究主體的學術著作是生鍵紅的《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建設中的華工》,作者多次去往美國西部諸州太平洋鐵路沿線走訪調查,收集當地現存史料,細致分析了當時鐵路華工從事的工種、每月工資及開銷狀況、鐵路的歷史意義等。有的學者以鐵路華工為主題寫游記,沈衛紅的《金釘:尋找中國人的美國記憶》就是典型代表。
章開沅先生 《追尋早期華工的歷史足跡》把目光縮小到華盛頓、俄勒岡等地區,介紹上述地區華工群體的生活狀態,學術價值很高。此外,汪建豐、雷啟偉、張賽群、唐書哲等學者都在論文中詳細論述了華人華僑筑路的這段歷史,對鐵路華工研究貢獻了不少成果。
三、新的研究視角——僑鄉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將目光轉向華工原籍地廣東的“原鄉”研究,強調“僑鄉視角”,利用中國資料尤其是僑鄉的鄉土文獻,分析華工群體。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的劉進教授以在江門五邑地區發現的清末民國時期的華僑書信入手,考察分析鐵路華工的出洋方式、發財致富之后如何與家中取得聯系、華工在何種程度上改變著自己的原生家庭等問題,建構了真正意義上的華工研究僑鄉視野、中國視野。張國雄、姚婷把目光縮小到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新會、開平及臺山、的華工群體,利用僑鄉新近發現的各種文書、憑證、器物等,考察華僑出洋目的、收獲與代價之余,還分析了他們帶給家庭、家族、家鄉的各種層面的變化,認為華工推動了僑鄉習俗、禮節、居處、方言、器用的演變,更是鐵路文化的傳播者,由此加速了僑鄉社會轉型進步。
以上這些鐵路華工研究的重要學術成果,從美國和僑鄉兩個視角出發,深挖了大量史料,完善了對鐵路勞工群體的評價,更重要的是強化了鐵路華工研究學術意識、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學術話題。然而華工的貢獻遠不限于鐵路本身,他們對相關產業以及中美關系都有相當大的影響,后續研究應當以更宏大的歷史視野和當代視野去認識這個勞工群體,評價橫貫大陸鐵路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