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入地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能夠為我國的生態治理提供思路和啟示,有助于我國生態治理原則和方法的形成和發展。該文通過對深入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思想,努力發掘其中深刻的本質特征和內涵,結合科爾沁沙地生態問題和治理情況,討論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對我國生態治理的價值。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生態治理;生態文明建設
作者簡介:蔣心博,1994年1月,男,蒙古族,內蒙古呼倫貝爾人,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研究方向: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
1 中國生態治理面臨的問題——以科爾沁沙地為例
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科爾沁沙地位于內蒙古省通遼市附近,其面積達到約五萬平方公里,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地。該地區四季特點突出,春季風多,氣溫波動大;夏季短促而炎熱,降水較多且集中;秋季降溫迅速,霜凍現象頻發;冬季漫長而寒冷,經常出現寒潮現象。同時,當地地下水資源匱乏,降水量少且時空分布嚴重不均。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科爾沁沙地極為敏感和脆弱的生態環境,使得生態系統退化嚴重,自我修復能力較差,生態環境極易受到破壞。
環境法律體系不完善。從立法層面來看,我國缺乏環境生態保護和治理方面的綜合性法律,尤其是在科爾沁這類偏遠且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這與生態文明建設在我國的重要地位無法匹配,亟需得到補全和改善。
從執法層面來看,我國生態保護的執法力量羸弱、效率低下,尤其是在科爾沁等邊疆地區。在執法過程中往往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根深蒂固的關系網和利益關系使得執法工作難以順利進行,進而嚴重限制了執法的效率和效果。
經濟中心主義觀念嚴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長期遵循“以GDP增長為目標”“先污染、后治理”等錯誤的理念,片面地注重經濟利益最大化,而輕忽了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發展理念。以科爾沁地區為例,該地區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引進了不少污染嚴重的企業,然而地方政府監管不力,對企業的污染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導致當地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為了GDP增長,當地政府竟然成為了污染者的保護傘,與違法企業串通一氣,所造成的環境和生態問題在短期內難以補救。
2 基于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視野的生態治理思考
人與自然的關系應和諧統一。首先,應努力減少社會形態對人與生態關系的制約。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對于共產主義理想社會中的人與自然關系進行了重新調節和定位,來解決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生產方式下出現的生態危機。這啟發我們應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過程中,充分地利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共同創建以綠色經濟為發展動力,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為基本目標的和諧社會。
其次,經濟建設和發展中應注重人和自然關系的和諧統一。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思想對人與自然的關系有著深刻而具體的論述,強調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和諧社會的重要性。這啟發我們應在經濟建設過程中保持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平衡,并在和諧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思考和發展人與自然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思想對生產實踐的指導。首先,應在經濟快速發展中重視綠色經濟。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思想指出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存在不計代價和后果地掠奪資源、榨取工人勞動成果的弊病,導致環境生態的惡化,反過來制約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因此,我國在新時代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過程中,應遵循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帶來的啟示,貫徹習近平主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先進理念,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使其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
其次,應明確科技發展和創新的方向。馬克思認為人類是無法離開勞動的,勞動在一定層面上“創造了人”,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思想提出了科學技術創新是人類變革世界的重要突擊兵,但其不應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因此,我國在發展科技的過程中,必須要保持好科技理性。社會主義應具有其獨特的科技發展原則與方法,用來明確科技發展的正確導向,推動可持續的生產技術創新。
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思想具有很強先進性和啟示性,是我國在生態治理過程中重要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本文從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的視域探討了政治、經濟、自然生態以及社會之間的共存方式,挖掘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思想對我國生態治理理念有重要啟示,望對我國生態治理理念的發展和深化有所啟發。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67.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552.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2:552.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人民出版社,1979:39-104.
[5]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93.
[6]段剛輝.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時代價值[J]人民論壇,2017(17)
[7]潘岳.馬克思主義生態觀與生態文明[J].中國生態文明,2015(03)
[8]郇慶治.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J]學習論壇,2016(05):42-45.
[9]史云貴,孟群.縣域生態治理能力:概念、要素與體系構建[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2).
[10]方世南.德國生態治理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迪[J]鄱陽湖學刊,2016(01):70-77.
[11]劉鵬,李鋼.美國環境管制政策的演化及對中國的啟示[J]經濟研究參考,2016(22):21-33.
[12]張明國.試論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形成和發展——基于《自然辯證法概論》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編寫體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08):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