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作為一種質地柔軟的材料,是衣食住行中“衣”的全部載體,也是“住”的重要元素。在微觀的面料哲學里,一種選擇就是一種生活態度。
1極臻反叛
令人愉悅又滿足感官享受的設計和材料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手工紡織品中,它們模糊了現實與幻想、科技與傳統、實體與數字世界之間的界限。如果你厭惡了極簡主義的端莊和理性,大可嘗試極繁花色帶來的奔放與自由感。當家中的窗簾、沙發、靠包等織物均被極具表現力的熱帶花草、動植物元素覆蓋,它們便能掃除壓抑與心理低潮,使你隨時進入一段充滿濃情蜜意的奇妙世界,生活的曼妙在此刻不言而喻。
裝飾主義在技術主導的世界中復興,創造出超乎想象的形式,融合華麗的漸變、光譜等色彩形式的運用,人造毛皮、絨毛、流蘇等材料的流行,以及提花、刺繡、編織和精美印花等不同工藝手段的疊加使用,還有各種熒光、磷光、虹彩等令人興奮的光澤質感和表面效果。圖案的創意再也不是只靠描摹與繪制,將一大堆來自不同地域的紡織品和材料素材通過掃描、拼貼和重新組合,你就能創造出一個全新的色彩圖案現實,紡織品設計由此開始成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
得益于電子光澤、合成閃光、數字打印和藝術感模糊效果,閃光、發亮、花哨的色彩系列變得格外迷人。通過大量層層疊加的裝飾和點綴,面料色彩愈加濃烈飽和,熒光粉色被廣泛使用,我們得以盡情增加光澤和堆疊效果。而對于特殊效果的極致追求也激發了人們對于感官刺激的渴望,更催生了他們對定制體驗的興趣,由此產生出沉浸式內飾和材質的可能性。
2粗獷療愈
在這個全球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為了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放松,那些粗糲質感、有機結構和自然痕跡的面料成為人們靈性滋長的有力支撐,幫助你在喧鬧中尋找平衡、療愈身心。由有機棉、麻、絲、羊毛等無污染的原材料制成的純凈紡織品被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這些大自然的產物同時得到人類工藝的尊重,保持紡織品本身的質樸色調,或利用如茜草根、木犀草和菘藍等純天然的自然植物基染色,滿足了人們既渴望聚焦和平靜,又希望打破舊習的愿望。
基本純粹的大地色彩系列反映了人類存在的根源。粗糙、滲透和脈狀等天然缺陷令這些色調愈加豐富。深綠色讓人聯想起海藻、海帶等藻類植物,而迷幻綠色來自霉菌和菌絲體。從干燥到濕潤,泥土呈現多變的中性色調。從使用植物作為天然染料,到使用未漂白的木纖維制成的紙張作為面料主體,不同品牌的作品各不相同。大家都嘗試發揮大自然及其特質的作用,用毫無多余修飾和圖案點綴的紡織品致敬自然。
3文化拾遺
舊有時光一經逝去,便無法重現,但人們對古老事物的重新解讀從未止步。傳統面料的傳承營造出夢幻般的景象,織物通過手工壓褶和古典紋樣表達懷舊之情,又以現代化的手段和科技輔助呈現新時代的審美。
全球設計不再由西方世界主導,取而代之的是來自亞洲、中東和非洲的設計,同時,來自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文化遺產備受珍視,也成為全世界設計師運用的設計元素。粉刷過的墻面被一一剝落,展現歲月光澤,如何既要向建筑物的歷史之美致敬,又能用全新的視覺語言與大眾對話?輕松詼諧的插畫、明艷燦爛的流行色、獨具抽象美感的幾何圖案,以及3D數碼打印技術,這些符合時代精神的表達方式被越來越多的面料奢侈品牌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