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娟
摘 要: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旨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面對國際秩序和人類生存構成的嚴峻挑戰,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可以講,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話題之一,成為人類普遍關注的時代命題。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化;合作共贏;共同利益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秉h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苯鼛啄陙恚暯娇倳浂啻卧趪鴥韧庵匾獔龊详U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尤其面對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將繼續本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同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同戰勝疫情?!痹谝粤暯酵緸楹诵牡狞h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本著人民至上和人民生命安全是首位的高度負責的態度,采取最全面、最徹底、最嚴格的防控舉措,取得積極成效,疫情防控得到很好控制。
目前國際形勢基本特點是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糧食安全、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網絡攻擊、人口爆炸、疾病流行、跨國犯罪等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對國際秩序和人類生存都構成了嚴峻挑戰。不論人們身處何國、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實際上已經處在一個命運共同體中。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世界各國相互聯系、全球命運休戚與共的發展大勢,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解決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梢灾v,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話題之一,成為人類普遍關注的時代命題。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理論淵源
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具有深厚的中西人文精神積淀,這也是它為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的根本原因。共同體概念源自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歐洲一體化進程。歐共體成立之后,“共同體”就成為公認的區域經濟合作聯盟的代稱。而中國自古就有“唇齒相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思想。追求天人合一,強調世界大同思想,體現了東方智慧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就已經深刻體會到共同體的力量。為了穩定亞洲經濟,中國當時沒有通過貨幣貶值來增加出口,支援了周邊國家;而周邊國家經濟穩定下來,也幫助了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國際形勢發生了復雜的變化。經濟全球化推動了世界范圍內的資源重新配置,世界多極化使國際關系深刻調整,社會信息化把整個世界連為一體,文化多樣化又引發多種文化思潮交流交融。與此同時,國際恐怖主義肆虐、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等眾多難題困擾著人們,世界呈現“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整個世界都在苦苦尋求治理之道。
面對國際形勢的風云變幻,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人類歷史發展的戰略高度,準確把握中國與世界命運和利益高度交融交匯的大勢,科學判斷人類社會的發展走向,緊扣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主題,凝練升華國際社會的普遍認識,提出了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戰略判斷。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理論,有一個形成發展的過程,筆者認為其過程大致可分為下面二個階段:
第一、思想形成階段。大致從2012年11月8日,黨的十八大召開到2015年9月,有近三年的時間。
“人類命運共同體”一詞最早出現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2012年11月8日,黨的十八報告明確提出:“合作共贏,就是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同舟共濟,權責共擔,增進人類共同利益?!盵1]
2013年3月下旬,剛剛當選為國家主席的習近平同志首次出訪俄羅斯,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題為《順應時代前進潮流 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演講,第一次提到命運共同體的概念。總書記指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盵2]同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會上發表題為《共同創造亞洲和世界美好的未來》的主旨演講,再次提到命運共同體的意識。總書記強調:“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共同發展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符合各國人民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應該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正確方向,堅持同舟共濟,推動亞洲和世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p>
第二,思想發展成熟階段。從2015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紀念聯合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起,直至今天。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聯合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講話這是,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在重大國際組織中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并詳細闡釋核心思想。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盵3]為實現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偉大戰略目標,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我們要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我們要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我們要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盵4]2015年9月4日—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上強調:“我們要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推進各國經濟全方位互聯互通和良性互動,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減少全球發展不平等、不平衡現象,使各國人民公平享有世界經濟增長帶來的利益?!?/p>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5]“世界的命運握在各國人民手中,人類前途系于各國人民的抉擇。中國人民愿意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盵6]
2019年11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中國際進出口博覽會會上發表題為《開放合作,命運與共》的主旨演講,他提出:“中華文明歷來主張天下大同、協和萬邦。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不斷為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7]
由此,自十八大以來首次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外不同場合多次談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不斷充實、豐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內涵,使這一思想體系日臻完善,理論內涵更加豐富。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時代內涵
從黨的會十八大以來,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當今世界性質和時代主題的重要思考,從習近平總書記的多次講話中看到,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從人類文明發展戰略高度,對當今時代特征作出了創新性思考,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是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共同的利益觀?!肮餐妗钡母拍畈⒎菑膩砭陀小=洕蚧偈谷藗儗鹘y的國家利益觀進行反思。各國利益的高度交融使不同國家成為一個共同利益鏈條上的一環。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全球利益鏈中斷。如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出現問題,則饑民將大規模涌向別國,交通工具的進步為難民潮的流動提供了可能;資源能源的短缺與匱乏,涉及到人類文明能否延續;環境的污染導致怪病多發病跨境流行,像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各國的蔓延。今天,我們面對越來越多的全球性問題在不斷增加,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任何一個國家要想自己發展,必須考慮到讓別國也要有發展空間;要想自己安全,必須讓別人安全;要想自己活得好,必須讓別人活得好。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對共同利益也有了新的認識。既然人類已經處在“地球村”中,那么各國公民同時也就是地球村公民,全球的利益同時也就是自己的利益,一個國家采取有利于全球利益的舉措,也同時服務了自身利益。
第二、可持續發展觀。自工業革命以后,隨著生產力的高速發展,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能力得到了極大提高,在不斷提供極大的物質財富的同時,接踵而至的環境污染和極端事故也給人類造成巨大災難。1943年美國洛杉磯光化煙霧事件、1952年倫敦酸雨事件、1984年印度博帕爾化學品泄漏事件等惡性環境污染事件,均造成大面積污染和大量民眾傷病死亡,這些事故引起了人們的思考。1972年,聯合國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研討會上首次有人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1983年,聯合國成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進行專題研究。該委員會1987年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正式將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既能滿足當代人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此后,可持續發展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中國從斯德哥爾摩會議開始就參加了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歷次重要國際會議,在可持續發展理念形成、制度建設、發展援助等方面都發揮了建設性的作用。1994年中國發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1996年可持續發展被正式確定為國家的基本發展戰略之一;2003年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其內涵的基本要求就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發表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必須堅持的原則》重要講話中提出:“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確立為基本國策把可持續發展確立為國家戰略?!?/p>
第三、國際權力觀。不同國家和國家集團為爭奪國際權力發生了說不清的戰爭與沖突。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資本、技術、信息、人員跨國流動,國家之間處于一種相互依存的狀態。各國在相互依存中形成了一種利益紐帶,即現存的國際秩序。國家之間的權力分配未必要像過去那樣通過戰爭等極端手段來實現,各國可以通過國際體系和機制來維持、規范相互依存的關系,從而維護共同利益。人類社會是一個相互依存的共同體已經成為共識。國際社會發生的如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等事件,使相互依存想象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內涵。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一國發生的危機通過全球化機制的傳導,可以迅速波及全球,危及國際社會整體。面對這些危機,國際社會只能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第四、全球治理觀。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聯合國支持成立了由28位國際知名人士組成的“全球治理委員會”。全球治理理論的核心觀點是,由于全球化導致國際行為主體多元化,全球性問題的解決成為一個由政府、政府間組織、非政府組織、跨國公司等共同參與和互動的過程,這一過程的重要途徑是強化國際規范和國際機制,已形成一個具有機制約束力和道德規范力的、能夠解決全球問題的“全球機制”。國際上各種協調磋商機制非?;钴S,推動國際社會朝著更加值得花和規范化的方向前進。
總而言之,命運共同體思想是繼承和弘揚了《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是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的核心理念。它超越了消極意義上的“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形成了積極意義上的“命運相連,休戚與共”,不僅要在物質層面,還要在制度、精神層面上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塑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新身份,開創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人類新文明秩序,超越狹隘的民族國家視角,樹立人類整體觀。這是從人類文明高度理解“命運共同體”思想應有的啟示。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實踐運用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偉大的時代必然誕生偉大的思想,偉大的思想來源于偉大的實踐。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認識是前提,關鍵在行動。國際社會要共同朝著伙伴關系、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和生態建設的方向堅定前行。
第一、在經濟上謀求包容互惠、開放創新的發展前景,是遵循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原則。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證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只能導致落后。解決當今世界經濟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只能在堅持開放和創新增長方式上下功夫。如果重回以鄰為壑的老路,不僅無法擺脫當前的危機和衰退,而且還會縮小世紀經濟發展的共同空間,導致“雙輸”的局面。全球經濟治理應當秉承開放精神和互惠原則,從而實現合作共贏的目標。
第二、在政治上建立互商互諒、平等相待的伙伴關系,是實踐命運共同體的主要途徑。國家不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家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員。大國對小國要平等相待,大國之間的相處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各國之間有矛盾、有分歧、有爭端是正常的,要倡導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互商互諒,協商對話,應該成為現代國際治理的根本方法,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之間交往新路。
第三、在文化上促進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才能系牢命運共同體的堅固紐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和不同社會制度所組成的世界,各國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蔽幕侨藗兿嗷ソ涣鳒贤ǖ臉蛄汉图~帶。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不同文明凝聚著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貢獻,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文明的差異不應該成為世界沖突的根源,文明之間需要的是相互對話而不是排斥,相互交流而不是取代。和而不同是處理不同文明關系的根本精神,仇恨和偏見是影響文明交流的最大障礙。我們要尊重各種文明,推動不同文明的交流對話、和平共處與和諧共生。
第四、在環境上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是著眼于命運共同體的持久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生態文明建設時,提出了一個“生命共同體”的新概念——“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比伺c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系,對自然界不能只講索取而不講保護、只顧利用而不顧建設。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都走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教訓是極其深刻的。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當今世界應當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走人類永續發展之路。
第五、在安全上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是打造命運共體的重要保障。當今人類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傳統安全威脅、非傳統安全威脅及全球性挑戰相互交織,從而使各國的安全相互關聯、彼此影響。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憑借一己之力謀求自身的絕對安全,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從別國的動蕩不安中收獲自身的和諧穩定。各國應同心協力,共同應對各種問題和挑戰,化危機為生機,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共護的安全新路,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
四、結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和平發展的社會主義,中共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同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的事業。為了更好地統籌國內和國外兩個大局、和平與發展兩件大事,促進中國和各國的互利共贏,中國夢與世界夢的良性互動,習近平總書記在提出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基礎上,把對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認識提升到了新境界,開啟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征程,擘畫著“一帶一路”建設的藍圖,譜寫著“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新篇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盵8]當代世界發展到今天,各國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更加強烈、人類戰勝困難的手段更加豐富。只要國際社會攜起手來,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就一定能夠讓世界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3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72
[3][4][5][6][7][8]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5-47.21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