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蔚
摘要:對于企業而言,在開展基層黨建工作的時候,要將黨和國家的思想觀念應用到生產經營過程之中,這不僅可以在根本上提升企業工作人員的思想意識和凝聚力,而且還可以提高企業的工作質量與效率,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企業的可持續化發展。然而,企業在對工作管理時,黨建工作依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了可以在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企業要發揮出自身的能動性,積極地對基層黨建工作進行優化與創新,從而在最大限度上確保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有序進行。本文在分析企業基層黨建工作現存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其創新發展的路徑,以期推動企業基層黨建工作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企業;基層黨建工作;創新發展
對于每一家企業來說,其經濟效益的好與壞受眾多因素的影響。如今,企業想要在根本上實現可持續化發展不單單要考慮經濟效益,而且還需要考慮精神層面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市場當中站穩腳跟,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基層黨建工作可以為企業帶來一定的活力,讓企業擁有充足的熱情與干勁,但是,就目前來說,企業的基層黨建工作還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需要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全方位的創新,并對其的發展路徑進行詳細的研究,從而在最大限度上促進企業的進步。
一、企業基層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
企業對基層黨建工作內容不了解。對于企業而言,由于缺少對基層黨建工作的認識,致使在開展黨建工作時效率與質量低下,進一步影響了基層黨建工作在企業中的作用。在如今的大環境之下,大部分企業一致認為只要擁有較強的核心技術以及較高的管理水平,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搶占先機,取得更好更快的發展,而忽視了基層黨建工作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1]。由于企業管理人員沒有意識到基層黨建工作對企業發展的關鍵意義,從而導致企業不能在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得企業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不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企業工作人員綜合素質較低。對于企業而言,基層黨建工作與其他部門相同,都需要工作人員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黨建工作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員詳細的了解黨的方針與相關政策,同時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思想觀念和信念,擁有較強的責任心和執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企業的進步與發展[2]。然而,在企業的內部,由于管理人員不重視基層黨建工作,導致基層黨建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不高,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基層黨建工作的有序開展,造成工作效率和質量下降[3]。
二、企業基層黨建工作創新發展路徑
優化與完善基層黨建制度。對于企業而言,制度是確保基層黨建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因此,企業要加大對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視程度。第一,企業要依照當前的情況規劃與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將企業的黨組織制度、領導制度、生活制度納入到工作之中[4]。第二,對現有的制度進行一定程度的優化與完善,進一步提升黨建工作的效率與質量。第三,努力促進領導制度與個人分工制度相互之間的融合,保障每一位黨建工作人員都能履行好自身的職責與義務。
提高黨政隊伍執行能力。對于企業而言,執行能力是檢驗黨政干部是否具備一定能力的主要方式,而衡量執行能力的標準就是把現有工作逐一做好[5]。換句話說,就是需要每一位黨政工作人員具備較強的責任意識,將自身的工作認真完成。此外,還需要有敬業精神,在實際工作之中,遇到問題時不找過多的借口,也不去找客觀的理由,而是想著如何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問題解決。與此同時,在考慮相關問題時,從全局的角度出發,周全考慮各方面所涉及的點。最后,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謀劃與決策能力,不獨自埋頭工作,而是積極主動地與其他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交流與溝通,從而在最大限度上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點。
綜上所述,在步入新時代之后,企業要發揮出自身的能動性,要將基層黨建工作作為一項長久的任務來完成,并在當前企業現有的黨建工作的基礎之上循序漸進地提高自身的發展效率,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企業擁有一個良好的發展模式。對于企業的管理者而言,要提高對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地優化與創新黨建工作,為實現企業所設定的目標做好鋪墊。在企業黨建工作不斷完善的背景之下,要時刻關注市場環境的變革,并依照實際狀況制定出有效的應對策略,從而在最大限度上確保企業的可持續化發展。黨建工作的關鍵在創新,只有發揚創新精神,才能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提高員工思想認識,激發員工干事創業的信心與決心,從根本上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發揮出黨建工作的真正作用。
參考文獻
[1]唐丹.以理念創新引領企業基層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10):4338-4339.
[2]馮濤.企業基層黨建工作的創新與發展探討[J]消費導刊,2020(08):174.
[3]邵愛民.企業基層黨建工作的創新與發展探討[J]企業文化(中旬刊),2020(02):85.
[4]程輝.企業基層黨建工作創新發展路徑淺析[J]消費導刊,2019(50):114-115.
[5]王夢云企業基層黨建政工工作的創新與發展探討[J]企業文化(中旬刊),2019(11):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