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蓉
摘 要:涉及民族因素突發事件主要是指突發事件有少數民族參與或者已影響到少數民族的利益。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民族之間的遷徙、交往愈來愈頻繁,而發生涉及民族因素的突發事件也隨之增多,威脅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以及社會安定。現階段,我國需要重視涉及民族因素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機制的建設。文章就預警機制、導控機制、扶持機制、聯動機制、呼應機制、培養機制、監管機制、問責機制等方面闡述輿論引導機制的建設,以此提升輿論引導機制的引導力。
關鍵詞:涉及;民族因素;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機制
涉及民族因素突發事件輿論傳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建設輿論引導機制時,要充分考慮此特點。目前,新媒體浪潮來襲,其已逐漸成為輿論主導者,而涉及民族因素突發事件輿論引導讓新媒體面臨著巨大挑戰[1]。輿論引導不但關系著社會的和諧安定,還影響著社會信任體系的建設。因此,建設涉及民族因素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機制需要不斷創新想法,利用新媒體的號召力、影響力構建科學機制,才能最大限度保障社會的穩定。
一、涉及民族因素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新想法
1.轉“被動”為“主動”
長久以來,我國應對突發事件的操作模式較為被動,進而導致輿論引導不及時,效果不理想,讓相關單位或政府一直處于“被動挨打”的狀態之中,控制局面并不樂觀[2]。與此同時,一些外籍媒體會大肆宣揚負面信息,給了別有用心的分裂勢力可乘之機,進而增加了輿論引導壓力。因此,但凡是關于涉及民族因素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都必須主動出擊,及時對外發布事件的前因后果,占據輿論主導權,積極配合采訪、設置會議,以此獲取更多人民群眾的支持。
2.以“疏導”取代“控制”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掌握資訊信息,加上新媒體浪潮的來襲,媒介不再稀缺,而人們也不再受媒體控制[3]。在此大背景下,國家和政府更應該積極發布正確信息,讓人民群眾了解事件真相,并聽取其建議、意見,并因其勢而利導之,這也有利于涉及民族因素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機制的全面建設。
二、涉及民族因素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機制的建設
1.建立預警機制,全面掌握輿論動態
在進行涉及民族因素突發事件輿論引導工作時,第一需要考慮的是防患于未然,所以必須先建立一個健全的預警機制。首先,把握好輿論情況的匯集。不斷收集突發性、常規性信息,完善溝通制度,為涉及民族因素突發事件的新聞發布以及輿論引導提供更多信息。其次,整合資源。在疏導基層單位、群眾組織等常規輿論收集渠道的同時,重視專業機構或學術團隊的調研成果,整合多種渠道、資源,建立多主體輿論信息匯集機制。再者,將輿論調研歸入決策過程中。完善每一級的輿論資料收集庫,判斷輿論發展趨勢,并將有可能會產生的后果考慮至決策程序當中,不斷跟蹤調研,從而調整決策,保證決策的順利進行。最后,提升預警技術,全面控制輿論的導向,掌握輿論動態,占據輿論引導主體地位。
2.建立導控機制,搶占引導的主動權
現階段,微信、微博等新媒介均具有實時發送的功能,從而縮短涉及民族因素突發事件處理的黃金時間[4]。在此基礎上,政府、新媒體等就必須絕對重視突發事件的首播、首創或首發,將輿論主導權掌握在手里。與此同時,還需不斷健全新聞發言人的相關制度,培養優秀的、以網絡發言為主的新聞發言人,利用微信或微博等平臺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此外,還需認真核實突發事件發布內容的真實性,正確解讀群眾的觀點和想法,客觀、理性處理問題,避免輿論倒向。更重要的是,輿論會產生一定的負面信息,所以政府和國家、新聞媒體要敢于直面負面信息,并將其公開、披露,主動澄清事件緣由,承擔過失、責任,避免負面影響繼續擴大,而這也是一種負責任的具體表現[5]。
3.建立扶持機制,把控輿論引導風向
在建設涉及民族因素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機制時,要注意給予重要網站人才、資金等支持,從而建立一個引導輿論主要陣地,并讓這一陣地肩負起引導、宣傳等職責,為黨、政府、群眾搭建一條溝通紐帶。由于民族地區的受眾人數較多,所以國家和政府所扶持的網站必須能管得住,且受人民群眾信賴,才能保證突發事件的準確性,為廣大網民傳遞正能量,全面把控輿論引導風向。同時,也可以自行打造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網站,增進各少數民族之間的交流與文化傳播,讓國內外正確認識少數民族。
4.建立聯動機制,確保輿論正面引導
受宗教、民族、信息覆蓋率、媒體可行度等因素影響,各類媒體都有機會成為突發事件輿論引導的主導者,為避免輿論引導偏離,國家和政府必須重視聯動機制的建設,不斷整合各媒體的信息渠道,占據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權,確保輿論的正面引導[6]。同時,在發布事件時,可通過圖表、文字、音頻等技術讓信息動態化,進行多維展示,讓受眾者全面了解突發事件的全部過程,避免不法分子丑化事件,增加負面影響。
5.聯合新舊媒體,建立議程呼應機制
雖然新媒體在媒體行業已經占據了一席之地,但仍要重視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聯合,共同設置議程,這不但能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傳播力,還能發揮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影響力。首先,讓新媒體制造事件熱點,探察民意,促使涉及民族因素突發事件成為輿論焦點。其次,利用傳統媒體跟蹤、反饋、總結,對應新媒體所發布的信息,從而合力掌控輿論引導權。或者,先讓傳統媒體第一時間報道突發事件發生過程,再利用新媒體放大輿論,相互呼應達到共振效果。
6.建立培養機制,提升領袖的影響力
在建設涉及民族因素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機制時,國家和政府可培養一些優秀意見領袖,并提升意見領袖的影響力,為政府、群眾搭建重要交流橋梁,樹立權威,進而控制輿論風向。首先,培養一批新媒體意見領袖,讓其號召各媒體平臺發布事件信息。其次,培養政治上的意見領袖,讓正氣、權威影響受眾的思想,強化正面輿論。再者,培養少數民族或宗教意見領袖,讓其正確傳播正能量,控制突發事件的負面影響。
7.提升媒介素養,促使輿論健康發展
現階段,人們不但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主要傳播者,在發生涉及民族因素的突發事件時,若國家和政府想要輿論和諧,就應積極提升各媒介的素養。一方面可以通過宣教將媒介必須具備的素養傳播至社區,開辦專門的教育課堂。另一方面可以意見領袖為主體進行媒介素養教育,并進行相關培訓,提升領袖的決策水平和政治思想水平,促使其積極傳播正能量,讓輿論始終朝著健康方向穩健發展。
8.建立監管機制,增強執法的執行力
建設涉及民族因素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機制的前提要保證網絡的和諧,而建立相關的網絡監管機制則是基礎,這既能保護每一位受眾者的權益,又能維護社會安定和秩序。同時,網絡法規必須和現行法律一致,且確保立法和執法步伐相同,才能保證立法的有效性。此外,完善網絡法規后,還要組建一支網絡技能好、執法能力強、心理素質高的網絡執法團隊,促使網絡法規快速正常運行軌道。
9.建立問責機制,加強部門的監督力
除了要建立網絡法規之外,還需要健全問責機制,確保相關執行人員有所作為。第一,可設置相關輿論引導評定內容,對輿論引導效果實施量化測評,確保問責的客觀性、科學性。第二,對輿論遲報、漏報、謊報等行為嚴懲,問責相關部門和負責人,一犯必究,不可姑息,不斷提升政府部門的監督力。
10.建立研發機制,提高引導的后發力
隨著社會發展進程腳步的加快,國家和政府要確保技術的不斷創新,始終走在技術前沿,以此推動輿論的發展。因此,必須建立網絡新技術研發機制,重視大數據的挖掘和“云”技術的研發、應用,并不斷挖掘數據背后所隱藏的信息價值,為人民群眾提供質量更高的資訊。同時,有了新技術做后盾,國家和政府能全面掌控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權,聚積后發力,牢牢把握輿論信息發布的主動權。
三、結語
總而言之,涉及民族因素突發事件的輿論有一定的特殊性、敏感性,國家和政府需通過預警機制、導控機制、扶持機制、聯動機制、呼應機制、培養機制、監管機制、問責機制等建設,將輿論引導主動權牢牢把握在手中,避免事態影響擴大,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
參考文獻:
[1]丁慧艷.制約新疆民族關系的國際因素及其輿論引導[J].山西青年,2017(1):20-21
[2]王紅敬、張錚.論社會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引導機制的構建[J].法制與社會,2016(3):178-179
[3]李森.民族地區群體性事件的應急機制構建研究[J].凱里學院學報,2019.37(1):58-63
[4]苗瑞、牟朝霞.邊疆民族地區非涉外型突發社會安全事件的輿論傳播與引導[J].大理大學學報,2017.2(9):13-16
[5]丁柯尹.涉民族因素突發性事件的網絡輿論引導[J].新西部(下旬刊),2018(1):108-109、98
[6]張春華.網絡輿情的民族因素解析及輿論引導力構建[J].貴州民族研究,2018.39(4):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