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娟 劉艷麗



摘 要:目的/意義,通過對浙江科研機構在國際公認的四大頂級學術期刊發文的統計分析,了解浙江省近十年高質量國際論文的發文情況,為進一步提升本省科研機構學術影響力提供參考。方法/過程,以Web of Science數據庫收錄的Nature、Science、PNAS和Cell期刊2010-2019年發表的論文為研究對象,篩選出浙江科研機構發表論文共計452篇,按照發文時間分布、文獻類型分析、機構發文分析、機構合作等方面來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結論,浙江省科研機構在四刊中的發文量隨時間穩步增長,尤其是最近的3年增長速度較快,發文類型主要以論文(Article)、快報(Letter)和編輯材料(Editorial Material)為主,發文數量以浙江大學最多且與排名第二的杭州師范大學差距較大,中國科學院是國內合作次數最多的機構。
關鍵詞:國際學術論文;頂級期刊;浙江;學術影響力;計量分析
一、研究背景
科技論文是反映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創新成果之一。而論文質量是論文影響力的最關鍵因素,在本學科高影響期刊中發表論文是提高科技論文影響力的重要途徑。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基礎科學研究水平可以由發表論文的情況所反映,尤其是在國際高水平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常被作為判斷的標志[1]。《自然》[2](Nature)以報道科學世界中的重大發現、重要突破為使命,同時也提供快速權威、有見地的新聞專題。《科學》[3](Science)是美國最大的科學團體“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的官方刊物,《科學》是發表高質量的原始研究論文、以及綜述和分析當前研究和科學政策的同行評議的期刊之一。它的科學新聞報道、綜述、分析、書評等部分,都是權威的科普資料。《美國科學院院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PNAS,提供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報告、學術評論、學科回顧及前瞻、學術論文以及有關學術動態的報道和出版[4]。Nature、Science、PNAS也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中特征因子值(Eigenfactor Score)排名最高的三種綜合性期刊[5]。《細胞》(Cell)是美國愛思維爾(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的細胞出版社(Cell Press)發行的關于生命科學領域最新研究發現的雜志。能夠在《Cell》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是評選諾貝爾獎、競選院士、展示大學和科研機構研究實力的重要依據[6]。
目前,國內學術界已經出現利用頂級期刊中載文分析進行科研影響力評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王璞等[7]對2001~2010年Nature和Science發表的中國高校和研究機構為第一研究單位的論文進行綜合分析,為探討我國科學技術領域的研究現狀和未來發展提供了參考;周海花等[8]利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WoS數據庫中Nature和Science刊載的中國學者主持或參與的論文從各年文獻量、文獻類型、核心作者、合作國家與機構、被引頻次等多方面進行了分析,深入剖析中國學者科研成果的水平以及國際影響力,并對如何提升中國學者的國際競爭力提出了建議;朱強等[9]統計了我國2004-2013年在Cell、Nature、Science上發表的論文數量,根據前后幾年的對比研究,分析了我國論文產出在國際地位上的變化;趙蓉英等[10]利用文獻計量方法對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收錄的Nature、Science和Cell雜志2000-2015年發表的中國學者的論文進行研究,從發文量、核心作者、發文機構、文獻被引情況以及研究主題進行了全面分析。這些研究從不同程度上探討了我國學者或者科研機構在某個時期發表的高質量論文情況,并以此給出了相關參考建議,但是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對Nature、Science和Cell的載文分析。PNAS作為三大綜合期刊之一,發表在其上的論文同樣具有研究價值,因此本研究擬對近10年浙江省科研機構在Nature、Science、PNAS和Cell上發表的論文進行分析,進而了解浙江省科研機構的科研實力分布,揭示浙江省科技創新發展的現狀、優勢和存在問題,為提升本省科研影響力提出對策與建議。
二、數據來源
本文的數據來源于Web of Science數據庫,利用高級檢索方式,將檢索式設定為:地址(hangzhou OR ningbo OR wenzhou OR huzhou OR jiaxing OR shaoxing OR jinhua OR quzhou OR zhoushan OR taizhou OR lishui OR zhejiang)AND 出版年(2010-2019)AND 出版物名稱(Cell OR Nature OR Science OR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檢索出2010-2019年浙江科研機構在Nature、Science、PNAS和Cell上發表的論文分別為84篇、86篇、251篇、31篇,共計452篇,以此形成數據集。
三、數據分析
1.論文數量和時間分布
論文數量的變化能直接反映該時間段科學知識量輸出的變化,是衡量機構科研成果的重要指標之一[8]。整體來看,近10年浙江省科研機構在Nature、Science、PNAS和Cell上發表論文數量保持穩步增長如圖1所示,由2010年的18篇增加到2019年的100篇,增長了5倍還要多。其中2010-2016年的發文量呈波動式緩慢增長,到了2017年、2018年、2019年最近這3年浙江省科研機構在四刊中的發文數量增長速度較快。論文數量的增長一方面來自于科學技術發展,學科發展到一定階段會出現相對快速增長的科研成果輸出;另一方面離不開政策的支持鼓勵,2015年國務院發布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隨后浙江省也制定多項政策來促進科研創新發展。2016年浙江省政府出臺《關于支持省重點建設高校的若干意見》重點提出激發高校教學科研的積極性,提升自主創新能力。2018年浙江省政府提出《科技新政50條》從6個方面提出了50條政策舉措,為加快推進全省科技創新提供全面的政策保障。這些政策的出臺促進了全省創新意識的提升,增加了學術界的科研動力,對論文數量的增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2.文獻類型統計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Nature、Science、PNAS和Cell上刊載的452篇文獻共涉及6種類型,浙江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形式主要是論文(Article)共有400篇占比88.5%,接下來較多的是編輯材料(Editorial Material)占比5.75%和快報(Letter)占比5.09%。論文(Article)和快報(Letter)都是反映原始研究工作的文獻類型,只不過兩種占據版面大小不同,快報(Letter)是較短的原始研究工作報告,集中反映某一重要發現,是其他領域的研究學者會感興趣的,版面要比論文(Article)小。論文(Article)是比較詳細全面的原始研究工作報告,它的結論往往代表著人們在理解某一重要問題上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許多不同領域的研究者都會對其感興趣。這類文獻的版面較大,在國內的評價體系中也是最為重視的一種文獻類型。編輯材料(Editorial Material)一般是雜志社邀請某些領域的專家撰寫的文獻,在寫作之前往往已經和雜志洽談好主題。論文(Article)、快報(Letter)和編輯材料(Editorial Material)總占比為99.34%,是浙江省科研機構在四刊發文中最主要的文獻類型。
3.發文機構分析
(1)省內科研機構發文分布。在浙江省科研機構發表的452篇文獻中,省內科研機構發表文獻數量不少于10篇的機構共計6個: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杭州師范大學(HANGZHOU NORMAL UNIV)、溫州醫科大學(WENZHOU MED UNIV)、西湖大學(WESTLAKE UNIV)、浙江農業科學院(ZHEJIANG ACAD AGR SCI)、浙江師范大學(ZHEJIANG NORMAL UNIV)發表文獻數量分別為:259篇(57.30%)、38篇(8.41%)、20篇(4.43%)、19篇(4.20%)、11篇(2.43%)、11篇(2.43%)。發文量較高的這6所科研機構以高等院校為主,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浙江大學,共發表文獻259篇占比57.30%,遠遠高于排名第二的杭州師范大學。這得益于浙江大學悠久的辦學歷史,豐富的學科設置以及科研實力突出的師資,在國家公布的“雙一流”建設名單中,浙江大學是全省唯一一所入選一流大學建設的高校。另外排在第4位的西湖大學是2018年新成立的研究型大學,雖然發表的論文只有19篇,但都是最近兩年的成果,后續科研實力不容小覷。
(2)國內機構合作分析。合作研究是實現研究資源優勢互補,促進知識交流和共享的重要方式,特別是在面臨一些跨學科、跨地域、高難度、大規模的復雜問題時,科研合作就尤為重要[11]。本次研究的452篇文獻中共涉及合作機構1481家,筆者對國內其他省市的合作科研機構進行篩選,提取了合著數量排名前十的機構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國內其他省市科研機構與浙江省科研機構合作最密切的是中國科學院,合著論文數量為96篇。除了與中國科學院密切合作之外,浙江省科研機構與其附屬院校中國科學院大學也有比較多的合作,共同發表論文28篇。中國科學院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內最具權威的科研學術機構,代表著國內頂尖的科研力量,其附屬院校中國科學院大學是我國“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在最新發布的高校學科水平排行榜中僅次于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位列第三。整體來看,合作較多的科研機構大多數是國內科研教學水平頂級的高校,這些科研機構往往有成熟的專業研究團隊、豐富的研究資源,開展廣泛的區域間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浙江省科研水平,縮短國內科技區域差距。
(3)國外機構合作分析。除了與國內其他省市的科研機構合作以外,浙江省科研機構還與科技發達國家開展廣泛合作。合著論文不少于15篇的有5家機構,大多是世界知名的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22篇、哈佛大學(HARVARD UNIV)20篇、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 SCH)15篇、麻省理工學院(MIT)15篇、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 CALIF BERKELEY)15篇。這些合作相對密切的科研機構全部來自美國,美國是頂級期刊發文量大國,有眾多優秀的科學家和高水平研究機構,加強與這些國際機構的合作可以促進浙江省科研機構整體影響力的提升。
通過發文機構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浙江省四大頂級期刊論文高產出(>100篇)科研機構只有浙江大學一所,數量相對較少。就科研水平來講浙江省在全國并不處于領先地位,與北京、上海等發文量大的省市相比較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加強與這些區域特別是發達國家機構間的合作有利于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要使浙江省科研水平有質的提升還需要更多個“浙江大學”這樣的科研機構出現。
四、總結與探討
本文通過對Web of Science數據庫檢索出來的浙江科研機構2010-2019年發表在Nature、Science、PNAS和Cell上的452篇論文,從論文數量的時間分布、文獻類型、發文機構、機構合作情況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發現近10年浙江省科研機構在Nature、Science、PNAS和Cell上發表論文數量保持穩步增長,尤其是2016-2018年浙江省政府發布了一系列的鼓勵科研創新政策后增長速度尤為明顯,政策支持對科研產出有明顯的激勵作用。而發文量的持續增長從側面反映出浙江省科研機構國際影響力在逐步提升,但是和北京、上海等重點高校密集的省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在文獻類型上,浙江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形式主要是論文(Article),這與期刊中論文(Article)占比較大相關,另外發表數量比較多的文獻類型是快報(Letter)和編輯材料(Editorial Material)。
通過對發文機構分析發現浙江省發表論文數量較多的科研機構主要是高校,論文高產出機構是浙江大學發表了259篇,遠遠高于發表38篇排名第二的杭州師范大學,浙江大學作為全國知名高校是浙江省重要的教學科研基地,是省內科研創新工作的領頭羊。省內同級別的機構幾乎沒有,斷層現象嚴重,要提升浙江省整體科研影響力,需出現多個像“浙江大學”這樣的機構。在機構合作方面,中科院是浙江省科研機構合作密切的機構,除此以外還有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著名高校合著數量較多。國際上合作密切的國家是美國,合作機構主要集中在知名高等院校。從前面的分析來看,機構合作有明顯的區域差異,科技發達的國家、省市合作相對頻繁。
參考文獻:
[1]張玉華、潘云濤.科技論文影響力相關因素研究[J].編輯學報,2007,19(2):81-84
[2]Nature.[EB/OL].http://www.nature.com/.2020-07-17
[3]Science.[EB/OL].http://www.sciencemag.org/.2020-07-17
[4]郭海鷗.《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的特點及50篇閱讀量最多論文情況分析[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0(4):45-49
[5]趙星.期刊引文評價新指標Eigenfactor的特性研究——基于我國期刊的實證[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9(8):53-56
[6]佚名.近25年來中國學者在《Cell》雜志上發表的論文簡介[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5(3):197-197
[7]王璞、劉子揚、劉雪立.2001~2010年Nature和Science發表我國科研論文及其學術影響力——基于SCI數據庫的綜合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1.22(006):844-847
[8]周海花、華薇娜.從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看中國科研競爭力——中國學者《自然》和《科學》發文分析[J].情報雜志,2012(06):91-96
[9]朱強、陶華、孫良英等.中國2004-2013年Cell,Nature,Science論文產出狀況及國際地位變化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009):1178-1180
[10]趙蓉英、全薇.中國學者在世界頂級期刊的發文分析--基于2000-2015年Cell,Nature和Science的載文統計分析[J].情報雜志,2016(35):99
[11]趙蓉英、李飛.基于社會網絡分析方法的國內外信息計量 比較研究[J].情報科學,2013(2):7-12
作者簡介:
袁文娟,女,碩士,助理館員,研究方向信息計量評價。
劉艷麗,女,碩士,館員,研究方向信息傳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