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參與自媒體運營活動擴大了大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其能更高效地接觸社會鍛煉自己,提升就業競爭力,改善經濟狀況。但是,也存在著負面信息沖擊大學生價值觀、削弱人際交往能力和自身發展動力、影響自主思考能力、易卷入網絡案件或輿情等弊端。因此,需要從監管部門、自媒體平臺、高校、參與運營大學生等層面采取相應對策,以揚利除弊,促進參與自媒體運營活動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自媒體運營;大學生成長;影響分析
近年來,自媒體運營已經發展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大學生群體以其接受新事物快、思維敏捷、行動力強等優勢在各類自媒體平臺上尤為活躍,有些甚至成為自媒體行業的從業者。這在為參與自媒體運營的大學生帶來好處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因此,本文就大學生參與《電子商務法》規定的不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自媒體運營活動對其成長的影響作點探討。
一、參與自媒體運營活動對大學生成長的正面影響
1.多元化的信息來源擴大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首先,較之學校教育,各類自媒體平臺發布內容呈現涵蓋面廣、信息來源多元化的特點,給了參與自媒體運營活動的大學生極大的選擇空間,也補充了他們的知識體系。同時,參與自媒體運營的過程本身也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自媒體在傳播上的多平臺多層次、無需中間媒介、高效率低成本、超越時空限制等優勢,為參與自媒體運營的大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很好的渠道,尤其是當大學生通過自媒體平臺推送的內容與其所學專業一致時,對推送內容、選材和編輯的反復琢磨修改,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鞏固。而且,通過自媒體平臺獲得受眾的肯定,也會激勵參與自媒體運營學生認準自身定位,發展自身特長,增強學習樂趣,提振學習信心。
2.有助于學生更快捷高效地接觸社會鍛煉自己,提升就業競爭力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通過自媒體開展經營活動方便快捷、成本極低,促使擁有內容生產能力的人群,特別是缺乏豐厚物質基礎支撐的大學生嘗試成為自媒體平臺內經營者甚至成長為自媒體從業者。對參與自媒體運營活動的大學生而言,豐富多彩的自媒體平臺推送空間為其提供了極佳的發現自身才能和職業興趣的機會,參與運營可使其開始關注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鍛煉培養職業能力。自媒體的內容主要以圖文聲像為主,在視覺上更為直觀,形式更加的多樣化[1],促使參與的大學生為了吸引受眾必須研究推送內容、推送形式,加強稿件寫作、文案編輯、視頻剪輯、數據分析等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另外,持續穩定地開展自媒體運營活動也需要從業者與自媒體平臺簽署合同,隨之會產生法律關系,這有助于增強參與自媒體運營的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提升自身就業技能,為將來進入社會奠定一定基礎。
3.有助于改善參與自媒體運營大學生的經濟狀況
目前,參與自媒體運營獲得經濟收益主要包括受眾打賞、平臺廣告分成、流量主、電商渠道、付費課程、付費社群、會員服務等。在以上方式中,受眾打賞、付費社群和承接廣告等是參與自媒體運營學生獲得經濟收益的主要來源。而根據推送內容的質量、受眾群體人數的不同,他們所獲得的經濟收入也有很大差距。但無論多么微薄的收入,對“錢荒”的大學生,特別是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而言,通過自媒體平臺獲取合法收入可以改善他們的經濟狀況,幫助其安心學習健康成長。
二、參與自媒體運營活動對大學生成長的負面影響
1.各類負面信息對參與自媒體運營的大學生價值觀和專業學習沖擊較大
在傳統媒體環境下,各類負面信息對大學生的影響是相對可控的,傳播也相對緩慢。而在自媒體時代,一些網絡謠言、多樣價值觀、不健康信息也通過自媒體平臺迅速蔓延,對一些參與運營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消極影響,使得他們重眼前輕長遠,重個體輕團隊,重私利輕奉獻。在通過自媒體平臺獲得受眾點贊、打賞等肯定之后,一部分參與學生被所謂“成功學”營銷“洗腦”,急于“創業”、快速“致富”、盲目投身自媒體運營,他們利用自媒體平臺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獲取更多更廣泛知識以提升自身綜合能力,而僅僅局限于獲得眼前的經濟利益。自媒體運營帶來的經濟收益和功利刺激不僅削弱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甚至動搖了個別學生繼續上學或深造的決心,導致部分參與學生急功近利,錯失學習良機,將運營自媒體賬號置于學業之上,忽視專業學習和自身成長。
2.削弱大學生正常人際交往能力和自身發展動力
對部分自制力和分辨能力較弱的大學生而言,在參與自媒體運營時獲得的極大滿足感與經濟收入沖擊了現實中交友、朋輩交流帶來的快樂,很容易導致他們對與同齡人的交流越發不屑,將注意力和重心轉向“線上”,長期脫離于同學群體專注自媒體運營活動,導致本人興趣發生偏移,削弱了他們在“線下”與同學群體的正常交往能力,挫傷他們發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影響他們為國家和社會建功立業的內生動力。
3.學生自主思考能力遭遇來自自媒體平臺不良內容的嚴峻挑戰
傳統媒體時代,個人無法也不可能與組織爭奪文化傳播陣地。而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主播”,無法做到“一個聲音”,這對高校進行學風建設十分不利。現在有很多自媒體平臺,強行灌輸運營者的思維給受眾,用具有迷惑性的話術阻止受眾思考[2],使一部分參與運營的大學生沉迷于自媒體中各類碎片化內容,分散了其學習精力,降低了學習熱情,一部分學生奉自媒體中的所謂“大師”言論為金科玉律,自主思考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被極大削弱。
4.參與經營的學生容易卷入各類網絡案件或輿情中
在進行自媒體內容的推送運營、表達自身觀點時,由于受到輿論環境的裹挾,大學生本就不牢固的法治觀念在喧囂高漲的網絡情緒中,容易被樸素的道德情感所引導,從而在沒有全面把握事情的基礎上跟風評論,無意中制造了背離法治理念的輿論聲勢[3],容易引發不當言論輿情。且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不強、版權意識不健全,不僅容易產生知識產權糾紛,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甚至發生為了獲得經濟收入而散布虛假信息、低俗乃至色情淫穢內容等情況,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法治理念。如果參與經營活動的學生對此沒有足夠清醒的認識,就容易卷入或涉嫌從事違法違規活動,給自身帶來危害。既可能會損害他人權益,也會嚴重破壞網絡秩序,干擾國家對網絡空間的正常管理,危害社會道德和公序良俗。
三、促進參與自媒體運營活動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對策
1.監管部門應當進一步加強對自媒體平臺的監管工作,努力營造健康有序的網絡空間
在自媒體管理已經步入法冶化軌道的背景下,保障自媒體平臺健康發展,需要在明確監管者、平臺方、經營者、受眾等各方責任的基礎上,齊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嚴格落實《電子商務法》等相關制度要求,進一步健全對自媒體平臺的監管制度,在版權保護和推送內容等方面嚴格管理,剔除不良自媒體運營者,保障自媒體平臺運營健康有序發展,為大學生參與自媒體平臺運營活動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要充分發揮網絡“朝陽群眾”對自媒體平臺和自媒體運營者的監督作用,鼓勵其抵制舉報不健康、違背公序良俗、消極頹喪的內容。受眾群體應該樹立正確“三觀”,提高欣賞水準和辨識能力,對所觀看收聽的內容是否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有明確認識,學會控制自身行為,杜絕盲目追逐打賞。
2.自媒體平臺經營者應嚴格履行社會責任,加強對包括大學生在內的自媒體從業者上傳內容的審核
對傳播不良信息和違法違規內容的賬號要進行封禁或暫停服務。在平臺建設和內容審核上嚴格遵守國家關于電子商務、網絡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嚴守《電子商務法》《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規定,自覺接受政府、社會和用戶的監督,共同構建良好的網絡生態,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3.高校應當積極作為,主動開展對參與自媒體平臺運營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
首先,高校要勇于開拓新陣地,加強“官方”文化新媒體平臺建設,通過多種方式爭奪引領思想教育的高地,將參與自媒體運營活動大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正確“三觀”形成和專業學習上來,努力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次,高校要提升新媒體管理水平。要及時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提高對自媒體平臺、運營、盈利模式的重視程度,與時代發展和青年學生的要求同頻共振。最后,指導學生開展依法參與自媒體運營活動。高校要加大對參與自媒體運營學生的摸排掌握。對于已經從事自媒體運營的學生,高校不僅要了解其推送內容,也應當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規范指導、幫助教育,支持其依法進行自媒體運營活動,杜絕消極違規現象,引導其健康成長。
4.參與自媒體運營的大學生應當加強自律,并學會依法經營
首先,要處理好工學關系。在校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三觀”,增強學習意識,端正學習態度,不斷提高專業能力,不能因為從事自媒體經營活動而荒廢學業。其次,要加強自律意識,提高媒介素養。主動思考,滿足受眾的多元化需求,堅持生產好的內容才是自媒體發展的長久之計。[4]不僅要積極提高推送內容水準、編輯水平,也要自覺自重,堅決杜絕發布不良不實、格調低下的信息內容,提升自己作為自媒體創作經營者的水平。再次,要增強法律意識。要學會依法經營,誠實守信,自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在依法開展自媒體服務中成就自己。
參考文獻:
[1]趙玉璋、汪家軍.淺析自媒體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影響[J].人才資源開發,2017(12):124
[2]潘玉昆.論自媒體時代大學生行為養成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報業,2018(11):44
[3]高梅梅.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教育的新變化[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20(04):62
[4]鄭亞琪.自媒體時代下內容創業的發展思考[J].傳播力研究,2018(12):97
作者簡介:
張弛(1989--)男,陜西省彬州市人,陜西警官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