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嵬
中國繪畫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在其悠久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豐富的理論,涉及色彩、形態、意象、構圖、筆墨運用等方面,反映出傳統與現代繪畫理論的碰撞與交融。新時代,中國繪畫藝術必須在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的沖擊下找準自身發展方向,力求實現創新發展,以此真正獲得藝術生命力。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國繪畫藝術的當代創新與發展情況,并探討了促進中國繪畫藝術創新與發展的有效路徑。
中國繪畫藝術是在中華民族悠久發展歷程中形成并延續至今的藝術形式,其直接反映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質,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審美創作理念,在表現人物與山水方面獨具一格,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新時代,伴隨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世界范圍內的多元美術思潮與美術理論快速涌入我國,在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美術理論的沖擊下,中國繪畫藝術必須通過創新找準自身發展方向,以此真正生存和流傳下去,有效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貢獻力量。為此,必須深刻認識創新和發展中國繪畫藝術的必要性,正視當前中國繪畫藝術在創新和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策略推動中國繪畫藝術在新時代實現創新和發展。
一、中國繪畫藝術創新與發展概況
(一)中國繪畫藝術創新和發展的必要性
創新一直為中國繪畫藝術家所提倡和踐行,是貫穿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一條重要主線,對于把握中國繪畫藝術發展脈絡和藝術特征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創新并非完全摒棄傳統,而是將傳統理論和技法與現代理論和技法進行有機結合,促進其在深度融合中形成全新的理論與技法,開創全新的繪畫方式與路徑,使繪畫藝術在新時代煥發生機與活力,更好地展現藝術特色、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因而傳承傳統與開拓創新兩者之間實質上并不存在矛盾。
我國著名繪畫藝術家李可染認為,對傳統進行創新,有助于更好地認識傳統、延續傳統,與此同時,深刻理解傳統也是產生創新靈感的重要條件之一。實踐證明,藝術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保持自身價值,這是因為不同時代的審美觀念必然存在差異,因而藝術家必須在實踐中應用符合時代特征的藝術語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中國繪畫藝術具有時代氣息和生命力,這凸顯了創新的重要價值。
(二)中國繪畫藝術實現創新與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目前,中國繪畫藝術在創新與發展方面主要面臨三大突出問題。其一,許多繪畫者固守傳統繪畫理念與技法,缺乏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不愿結合時代要求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創新,不愿從現代繪畫理論出發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展開創新思考,因而導致中國繪畫藝術的創新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于停滯狀態;其二,許多繪畫者沒有在傳統繪畫藝術中有意識地融入現代創作理念與精神,因而導致繪畫作品缺乏時代氣息,無法真正與全球繪畫藝術發展趨勢實現接軌,制約著創新繪畫理論在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的應用實踐嘗試;其三,許多繪畫者對于繪畫藝術規律的把握不深,不能很好地將繪畫藝術規律應用于繪畫藝術實踐,導致中國繪畫藝術的創新發展缺乏合理的規劃,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中國繪畫藝術創新實踐的有序開展。
二、中國繪畫藝術實現創新與發展的具體策略
(一)構建“百家爭鳴”發展格局
“百家爭鳴”的發展格局對于中國繪畫藝術實現創新與發展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唯有真正實現不同繪畫藝術理論與觀點的流行與碰撞,才能真正激蕩中國繪畫藝術家的創新思維與創新靈感,推動他們積極主動地展開創新實踐探索;唯有創造出有利于各方藝術觀點自由表達的環境,才能真正推動創新想法在繪畫藝術創作實踐中得到有效落實。為此,必須在中國繪畫藝術發展領域內實現學術自由,瓦解阻礙學術爭鳴的壁壘和障礙,尊重多元繪畫藝術創新思維和藝術創新觀點,為繪畫藝術的創新和發展營造良好的學術環境條件,以此切實增強繪畫藝術的時代氣息,為其實現創新和發展創造必要條件。此外,構建“百家爭鳴”的繪畫藝術發展格局,還需要在學術方面為繪畫藝術學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尤其重視支持其進一步深造,有效推動傳統與現代實現進一步融合。
(二)堅持創新與發展主體意識
在所有藝術門類中,繪畫藝術具備十分獨特的特點,中國繪畫藝術在進行創新時必須堅持自身的獨特性,堅持創新與發展主體意識,在此基礎上對西方古典與現代繪畫藝術進行吸收借鑒,以此真正實現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促使中國繪畫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全新的生機與活力。創新并不意味著對傳統的完全摒棄,這是每一位繪畫者都必須建構起的重要認識,唯有在堅持傳統精華成分的基礎上展開創新,創新才能真正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才能真正發揮推動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重要作用。每一個作品都會在色彩中體現出黑白灰之間的關系,在保證色彩穩定平衡的前提下,促進色彩的和諧、穩定。如果多種顏色混在一起,一同出現在畫面中,將難以將主次性、層次性很好體現出來,讓他人觀看時產生眼花繚亂的感覺,色彩的空間感也將會失去,立體感也難以很好體現。在現實生活中,事物的明暗變化與光影、時間之間聯系緊密,自然光線發生變化時,事物明暗也會發生較大變化。
當前,畫者必須培養良好的鑒別能力,重視在吸收借鑒現代藝術理論與藝術技法時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既要避免將中國繪畫藝術完全國粹化、一味排斥現代與后現代美術創作理論與技法,又要避免盲目崇拜和全盤復刻西方繪畫藝術理論的極端化傾向,必須遵循適度原則,尋求動態平衡,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對不同的繪畫藝術創作思潮進行批判和學習,從而有效展開對中國繪畫藝術的創新。
(三)發揚批判精神
批判精神對于實現中國繪畫藝術創新與發展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中國繪畫藝術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負面因素,必須避免一味盲從的做法,應勇于批判,在批判的基礎上集成,從而真正弘揚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之精華,剔除其中存在的與時代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成分,以此有效推動中國傳統繪畫藝術與時代發展保持同步,賦予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全新的生命力與審美特征。與此同時,面對多元化繪畫藝術創作理論與觀點,繪畫藝術創作者需要發揚批判精神,鼓勵和倡導不同的觀點互相爭鳴,在爭鳴的過程中形成對于繪畫藝術發展規律和創作規律更為深刻的認知,從而進一步鞏固繪畫藝術發展的“百家爭鳴”格局,有效助推中國繪畫藝術創新與發展。
發揚批判精神的基礎條件是具備完整的繪畫藝術理論知識體系,能夠正確認識某一繪畫藝術創作理論在繪畫藝術發展史中所處的位置,結合時代背景和具體的作品對其展開全面的分析和認知,以此形成對于某一具體創作理論的全面認知。為此,繪畫藝術創作者應重視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形成對于繪畫藝術理論的全方位掌握,找準中國繪畫藝術在世界繪畫藝術中的位置,有效展開批判創新工作,從而切實有效地推動中國繪畫藝術取得創新發展。此外,有效展開批判,還需要繪畫藝術者時刻對于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趨勢保持清晰的判斷,把握中國繪畫藝術發展面臨的時代背景與挑戰,勇敢應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困難,結合時代特征展開創新。
三、結語
縱觀中國繪畫藝術發展歷程,創新一直是一個十分關鍵的主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多位藝術家均提出了關于實現繪畫藝術創新的深刻見解,激勵著當代中國繪畫藝術的進一步創新和發展。為有效推動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全新的生機與活力,中國繪畫藝術創作者與學者必須正視當前存在的不利于中國繪畫藝術創新與發展的諸如固守傳統繪畫創作理念與方法而缺乏創新意識、未能在繪畫實踐中實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對于繪畫藝術的規律掌握不夠深刻等一系列問題,通過構建繪畫藝術“百家爭鳴”發展格局、堅持創新與發展主體意識、發揚批判精神,有效促進中國繪畫藝術在新時代取得創新和發展。
(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