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快速發展的階段,我國越來越重視文化發展建設,以此提高文化自信心,增強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非物質文化遺產乃是人類寶貴的財富,如何弘揚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由于文創產品設計活動對于弘揚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積極的作用,我國愈加關注文創產品設計活動。為提升文創產品設計水平,人們需要探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文創產品設計體系中的實現形式,以便促進產品與文化有效融合。本文主要分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設計要點,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設計展開探索,希望為提升文創人員文創產品設計水平,更好地發展非物質文化貢獻一份力量。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設計要點
(一)合理利用非遺資源進行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
我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發展的過程中,中華民族依靠自身的智慧創造了燦爛文化,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乃是文化發展的巨大動力,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古代社會下就不斷地創新發展,并為科學技術提供了發展動力。當前,人們要用新理念、新技術推動“中國制造”轉為“中國創造”,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思路,以此更好地指導文化創新,激發文化發展生機與活力。為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發展,就需要在相關制度以及規范下科學地應用文化元素。在文化創意產業的視野下,就需要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與研究工作,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類型等,找出適宜應用于文創產品設計的元素,進而完善與優化設計工作,保證文創產品設計質量。具有文化內涵的文創產品對于提高人民文化修養,增強我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促進文化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此要繼續地深化文創產品設計工作,提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的應用能力。
(二)文創設計應深入挖掘非遺資源的歷史底蘊與核心價值
平面設計、產品設計、工藝美術等相關專業的人員是文創設計主體,他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與應用水平極大地影響了文化傳承與發展工作的有效推進。從現狀來看,他們不夠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更不用提科學地應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此,文創設計需要積極地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探究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而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科學地融入文創產品設計中,賦予文創產品文化內涵。近年來,我國愈加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并積極地開展非遺項目普查工作,有利于為文創設計人員提供設計資源。
不同的人員肩負著不同的責任,對于非遺項目的傳承人來講,其需要認真地學習非遺項目內容,掌握非遺傳承方法與技巧等,確保非遺項目得以傳承與發展,避免文化遺失;對于中國本土文創設計人員來講,其既需要學習、鉆研非遺項目,又需要增強非遺文化元素應用能力,進而打造中國文化名片,提高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
中國土壤下形成的文創產品應該具有我國文化特有的韻味。這需要文創設計人員深入地探究我國非物質文化,獲知傳統圖形語言背后的故事,以此為文創作品注入生機與活力,增強文創作品的靈動性。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基地,為提高文創設計人員設計水平,學校在培養人才時可以把非遺內容融入教學工作中,增強學生文化素養。其中,學校可以開展剪紙、泥塑、皮影、蠟染、年畫、木作等,讓專業學生學習這些藝術,強化學生對非遺的理解。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設計探索
(一)提煉傳統圖案與造型進行文創產品設計
傳統圖案與造型乃是文創產品設計源泉之一。文創設計人員需要認真地研究傳統圖案與造型,進而把傳統圖案、造型與設計主題進行科學的融合,從而設計出獨具特色與創意的文創產品。比如,把刺繡上的動物紋樣、植物紋樣、太陽紋樣等融入設計作品中。魚是侗族先民崇拜的重要動物,文創設計人員在把魚紋傳統文化元素運用到設計作品中之前需要了解侗族先民崇拜魚的原因,了解魚被侗族先民賦予的文化內涵,并且要研究魚紋造型與紋路等,之后要把文化內涵、魚紋造型與紋路、設計思想等進行科學融合。
(二)選用代表性色彩進行文創產品設計
色彩對于強化視覺傳達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提高文創產品設計水平,文創設計人員需要選用代表性色彩進行文創產品設計。刺繡廣泛地應用藍色、黑紫和粉紅色等,而文創設計人員就需要根據設計原則、色彩布局方法等,合理利用這些顏色。藍色與白色常被應用在侗族帕子之類的織繡品中,文創設計人員就可以選取藍色與白色,開展設計工作。在這種情況之下,文創設計產品就可以更好地得到侗族人的認可,以便更好地傳承侗族文化。
(三)打造文創產品品牌
不同地區所擁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存在差異,文創設計人員可以選取所在地的物質文化遺產元素,開展設計工作,以此打造文創產品品牌。這需要文創設計人員選取具有典型代表的非遺文化元素,進而把這些非遺文化元素與產品設計對象進行有效融合。總而言之,文創設計人員需要認識到自身在傳承與發展非物質文化方面的作用,積極地研究地區非物質文化,進而以地區非物質文化為文創產品設計元素,為打造地區文創產品品牌貢獻一份力量。
(四)尋找創意的突破點
文創設計人員需要跳出原有的框架與思維,尋找創意的突破點,提升自身設計水平。具體來說,傳統的設計思維框架不利于突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特點,為此文創設計人員需要發散自身思維,不斷地優化文創設計工作。一方面,在運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之前,其需要深入地進行實地調查,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交流,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思想、文化、技藝等,激發創作靈感,進而科學地應用這種文化。一方面,文創設計人員可以通過參觀其他人優秀文創作品的方法,打開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應用思路。其中,文創設計人員可以走入紀念品商店之中,研究他人設計構思。社會發展離不開創新,文創產品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也離不開創新。為此,文創設計人員需要把創新作為文創產品設計和文化遺產發展、傳承的驅動力,增強作品的生命力。
三、結語
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多脫胎于農耕文明時代,乃是區域化經濟的產物,對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當代社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多種因素的沖擊,使得其完整性和發展活力受到影響。為更好地傳承與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必要為其尋找傳承與發揚載體。當前,文創產品可謂是傳承與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載體。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融入文創產品中,不僅可以增加文創產品文化內容,而且可以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因此要深入地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文創產品設計體系中的實現形式,以便達到雙贏的發展效果。
(江蘇電子信息職業學院)
作者簡介:王家(1977-),女,江蘇淮安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藝術設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