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湘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發展,要求中小學音樂教育更好地順應音樂文化發展潮流不失時機地將音樂藝術精華融匯于以素質教育為宗旨的中小學音樂教育中,與以前教材相比較新教材的成功之處是將“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物化到中小學音樂學科課程之中,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構建學生的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提供了良好的實施平臺,綜觀已出臺的新教材,它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豐富的創造性、充分的開放性、顯著的綜合性和廣泛的合作性。
關鍵詞:音樂學習;分自主;興趣愛好;精當探究
1引言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音樂2017年《新音樂課程標準》頒布以后引得中小學音樂教材在全國推廣使用,新教材在傳統教材編寫框架等方面的突破標志我國高中音樂教材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新版教材與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的人文性、審美性和實踐性一脈相承,同時體現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提出的思想性、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和關聯性,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而服務。
2音樂教材的新特點
鮮明的時代性。新教材中引進了具有鮮明特征學生喜歡的通俗歌曲、數字化時代的音樂、民間傳統的音樂娛樂音樂等,這些作品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現代作品,充滿時代氣息的現代作品。即符合現在的審美特點,同時,這樣的設計也隱含著音樂文化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變化的道理,使學生樹立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不同文化現象反映不同的時代特點;事物的發展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觀念。
豐富的創造性。由于音樂本身是非語義性等特點,它必然能發展學生的想象與聯想能力,這種能力是創造活動的基礎,在創造性的活動中,這種能力能更好地得到培養。新教材中體現創造性的地方有許多,欣賞唱歌等教學都可以有教與學的創造性體現,但最有代表性的是“創造與活動”,不管學生用有音高的旋律還是用沒有音高的節奏來表現各種音樂形象,都培養了學生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和不同類型表現方式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充分的開放性。以學生發展為本是我們課改的重要思想和行動口號兒,要促使學生發展,就要給他們留有足夠的發展空間,新教材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新教材的每一刻的主題,切人點的比較小。為教學中的拓展留下了廣泛的空間;新教材是以音樂人文現象作為結構教材內容的條件,為引導教學中不同層次的深入探究提供素材。
顯著的綜合性。新教材的內容上除了音樂本身以外,還涉及到大量的舞蹈文學歷史戲劇現代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其綜合性是顯而易見的。新教材的綜合因素,其實值就是把音樂放到人類文化的大背景之中,音樂作品的產生音樂流派的形成等現象都是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影響和作用。
3 ??教材框架結構特點
相較于2004年修訂的湘版音樂鑒賞,從單元設置中可以看出新版教材更加清晰明了,每節課的主旨更加直接,如第一課舊版教材為音樂能告訴我們什么,新版教材改成了音響的感知,從課的題目中可以看出新版教材提出了音響的概念,這會讓孩子們更直接的聯想到音樂組成的四要素—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音的強弱和音色,這對于學生從理性角度理解音樂有很大的好處。
從課程中對鑒賞音樂的選擇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新版教材選擇了很多更新的音樂,如給你一點顏色、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等,刪掉了一些不適合新課標要求的音樂如全世界人民一條心、山林的呼喚、光明行等。新時代背景下選擇的鑒賞音樂更能讓學生產生共鳴,使得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更加深入,更有代入感等。
雖然教材中每課都分為聽、唱、表演、常識、研究等多個板塊,但我們處理板塊教學中不能孤立的使用這些音樂手段。例如在欣賞教學中,除了聽之外,加入節奏模仿、聲勢律動或歌唱;在歌唱環節中強調聽覺先導、動覺切入;用欣賞瀏覽的方式引出音樂人文或者回顧小結。實踐證明,在不同的教學板塊中綜合運用各種音樂手段,都能明顯的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對旋律的記憶,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4 ?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首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這一點是不容質疑的,要有精深的專業功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有人說: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有一桶水。而在新的社會背景下,不但要給學生一桶水,更要給學生充分說明我們要終身學習,才能順應時代潮流,才能給予學生想學的知識,當你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吸引了你的學生,那么,就已經是成功的一半。當然,作為一名音樂教師也要有廣博的專業知識,開闊的視野。只有教師的知識豐富了,教師教學的魅力才更能得以體現。學生的興趣愛好是不同的,要用不同的方式吸引學生,這樣才能讓他喜歡你,喜歡音樂,學好音樂。
教師不但要有廣博的學識,精通的業務,而且還要有耐心、有愛心、有誠心,平等的對待身邊的每一個孩子,“新”型的教師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愛”字,把充滿愛的陽光撒向每一個孩子,帶著他們,在廣闊的天空中自由的飛翔。
音樂是美的教育,愛的教育。音樂有特殊功能,音樂能使孩子們天真浪漫,活潑愉快的成長,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健康的發展,并獲得一顆美好的心靈。讓我更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職責,我會繼續努力、繼續前進,讓音樂成為孩子們的良師益友,使孩子們享受“學海無涯樂作舟”。
參考文獻
{1}王國安,吳斌.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曹理等.音樂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7
{3}孔繁洲.音樂素質教育手冊[M].中國文藝出版社2018
{4}鄭莉,金亞文.基礎音樂教育新視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